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全省粮食系统落实党代会精神


时间:2012-06-25  来源:陕西新闻广播《秦风热线 点击:

  

 

  主持人骆萍(左)和 省粮食局副局长王勇(右)在节目直播过程中,就全省粮食系统如何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与全省听众交流。(摄影:刘圆圆)

  

 

  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张翔(左)和 省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出处长闫国强(右)与听众进行现场交流。(摄影:刘圆圆)

  

 

  主持人骆萍(左)和省粮食局副局长王勇(右三)、调控处处长张翔(右二)、流通与科技发展出处长闫国强(右一)及工作人员节目后在直播时合影留念。(摄影:刘圆圆)

  您好,听众朋友!这里是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秦风热线》节目。我是主持人骆萍。

  今天是2012年5月22号,星期二,农历是四月初二。在前几天的节目中,我们陆续邀请到省公路局、省文物局、省环保厅的负责人走进《秦风热线》,围绕部门工作实际,畅谈落实12次党代会精神,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为您邀请到省粮食局的负责人介绍全省粮食系统如何把12次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欢迎您收听!

  听众朋友,这里是由省政府纠风办和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奉献的《秦风热线》节目。我们的节目每天早上7: 30 ~ 8: 30《秦风热线》节目在AM693、 FM106.6双频覆盖全省及周边地区的陕西新闻广播首次播出;下午在FM101.8、 AM 1008 陕广新闻为您重播。您也可以登陆省电台金号网,通过网络同步“在线收听”《秦风热线》。

  另外,我们的节目在陕西省政府门户网、省纪委秦风网、省广播电视台金号网、西部网、中国陕西网上都有链接,《秦风热线》节目的直播图片、音频和文字都会及时刊登在这些网站,欢迎您随时登陆,进行浏览!我们的节目音频会在网络上保留一个月,您可以登陆金号网,点播回听我们的节目!

  主持人骆萍欢迎您继续收听《秦风热线》节目! 听众朋友,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问题是事关保民生、稳民心、控物价的战略问题。过去五年,全省粮食行业大发展,成果喜人,目前我省粮食盈利水平跃居全国第9位。那么在过去五年,我省粮食局取得了哪些成就?我省粮食消费有哪些特点?省粮食局在省粮食局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粮食价格方面,有哪些什么相应的措施?我省“放心粮油工程”开展情况?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邀请省粮食局负责人做客直播室,就就上这些话题和全省听众进行交流。节目期间欢迎您热线电话029-85229491、85229492进行咨询,或者编发“秦风+您想说的话”发送到1062 9789 693通过短信平台参与节目,今天的导播是记者刘圆圆。

  我先来介绍一下今天做客直播室参与节目的嘉宾:

  省粮食局 党组成员 副局长 王勇

  省粮食局 调控处 处长 张翔

  省粮食局 流通与科技发展出处长 闫国强

  【访谈提纲】

  主持人: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好全省粮食系统的工作,今天节目开始,首先请您给我们回顾一下过去五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省粮油工作的总体情况?

  王局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省粮食系统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围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以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为中心,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这五年是我省粮食行业攻坚克难,粮食流通体制深刻变革的五年;是各级粮食部门砥砺奋进,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的五年;是粮食系统上下抢抓机遇,粮食事业获得迅速发展的五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五年来,我省坚持粮食购销市场化取向,深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实现了向“市场主渠道”的转轨,多种粮食经营主体参与的粮食流通格局已经形成,适应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新型粮食流通体制初步建立。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妥善解决了长期影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老粮”、“老帐”和“老人”问题。国有粮食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连续四年实现全省盈利,盈利水平居全国粮食产销平衡省份前列。

  二是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日臻完善。这五年,我省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全面建立并逐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油规模总体落实到位,粮油储备库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省地方储备粮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储备粮油布局和品种结构更加优化合理。五年来,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公开运作,开展储备粮油轮换、定向采购和销售,保证了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省级中小包装应急食用油储备,全省落实应急企业709户,开展应急演练,并加强了市、县应急成品粮油储备落实工作。粮食应急工作经历了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陕南洪水及泥石流灾害两次重大实战检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是粮食购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省粮食系统完善购销服务体系、开展粮食产销合作、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活跃粮食购销市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供求基本平衡。五年间,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488.27亿斤,累计销售粮食659.88亿斤。通过省际间粮食产销合作平衡余缺,加强与黑龙江、河南、新疆、青海等省区的稻谷、小麦、食用油的产销合作,共组织回各类粮食约250亿斤,充实了我省粮食库存,保证了粮食市场供应。在消费者承受能力许可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合理上涨。五年间,小麦收购价格提高50%,玉米收购价格提高86.2%,稻谷收购价格提高67.1%,农民因收购价格逐年提高,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种粮积极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四是粮食现代流通产业长足发展。过去五年,全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年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粮食仓库设施、物流建设和仓房维修改造近3.6亿元。制定实施了《陕西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规划(2010-2015)》,目前已启动实施了28个项目。先后启动建设了杨凌、兴平、泾阳、东秦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粮食物流园区(基地)项目,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粮油加工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并涌现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和陕西驰名商标。积极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为全省6万多农户配置了标准化储粮装具,每年可减少粮食损失约600多万斤。深入开展放心粮油活动,目前,省级放心粮油企业达43家,全省放心粮油销售网点超过2万个,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生活。

  五是粮食流通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各级粮食部门加大粮食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重点对储备粮、军粮供应、抗震救灾粮以及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出库等进行专项检查。坚持每年开展粮食库存例行检查,确保了我省粮食库存数字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加强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全省粮油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已初具规模。积极开展节日期间粮油市场检查、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维护了粮油市场流通秩序,确保了群众粮食消费质量安全。

  主持人:我们也了解到,五年来,我省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供应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那么,咱们在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局长:五年来,我省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供应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好粮食购销服务体系建设。随着粮食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我们加强了分类指导,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特别是各级储备粮承储企业在粮食购销中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通过增设收购网点,开展代购、代储经营,满足农民售粮需要;指导协调省内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积极收购,并与粮食购销企业开展联营,实现互利双赢;支持具有收购资格的其他市场主体和粮食经纪人积极入市收购,活跃粮食流通。

  二是抓好地方储备粮体系建设。经过5年的发展,我省以省、市、县级三级储备为主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已基本建立,储备规模得到落实, 完成了我省地方储备粮规模任务;调整优化了省级储备粮布局,对省级储备粮承储库点进行了集并,使省级储备粮的库点布局逐步向直属库和定点库集中;建立健全地方储备粮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省级储备粮的管理水平,实现了省级储备粮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规模化管理。

  三是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我省已形成了机构健全、体系完善、基础坚实、反映迅速、运转灵活、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体系。省政府修订印发了《陕西省粮食应急预案》,省粮食应急工作指挥部修订印发了《陕西省粮食应急预案实施意见》。建立并落实应急成品粮油储备,确定各类应急加工、供应和运输企业709户。在全国率先举行了省级重大粮食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去年9月我局又在宝鸡市举行了市级重大粮食应急演练,两次演练都取得良好效果。

  四是加强粮食产销合作体系建设。5年来,我们结合我省实际,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调节、企业运作”的原则,我们分别与黑龙江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粮食局举行了粮食产销合作洽谈会,协调增加跨省移库政策性粮食,培育和鼓励省内骨干粮油企业参与产销合作,为确保全省粮食品种结构平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是加强粮食流通统计调查和监测体系建设。我们制定了涵盖全省各类粮食加工、贸易企业的粮食统计体系,定期上报粮食购销和库存数据,每年定期开展粮食和食用油社会供需平衡调查,尽可能准确地掌握粮食库存和流通情况。同时,根据省内粮油品种分布特点,建立了反应灵敏的中、省、市、县四级粮食价格监测网络,设立370个监测点,实现了省内粮食市场动态信息的准确报送,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主持人:粮油价格和农民朋友的利益密切相关,省粮食局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粮食价格方面,有哪些什么相应的措施?

  张处长:我省各级粮食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做好粮食购销工作,为“保供稳价”奠定物质基础。我们始终把粮食购销作为基本任务和重点工作,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粮食市场购销两旺,既保护了种粮农民切身利益,又搞活了粮食流通,为保供稳价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充分发挥我省地方储备粮市场调节作用。我们结合地方储备粮轮换,充分发挥其“蓄水池”作用,较好的稳定了粮油市场价格。先后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轮入轮出储备粮油22.63亿斤,特别是2010年第四季度和2011年初,针对宏观调控需要,经省政府批准,以骨干粮食加工企业为依托,通过定向销售的方式,分别以每市斤低于市场价格3分钱和1角钱的价格,及时向省内市场投放了2.44亿斤省级储备小麦和2272万斤省级储备食用油,对保障省内粮食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国家和省政府提出的粮食调控目标,得到国家粮食局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粮食定向销售和跨省移库,充实省内粮食库存。五年来,省粮食局积极协调、争取国家对产销平衡省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省内企业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定向销售、跨省移库等。近年来,先后配合有关部门完成了19.1亿斤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移库任务,我们组织省内3家骨干粮食加工企业完成了4亿斤中央储备小麦在陕定向销售任务,并争取到国家跨省移库政策性小麦5亿斤,有效夯实了我省粮食调控物质基础。

  四是扎实推进粮食产销合作,保证全省区域与品种平衡。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大米、小麦和食用油产区省之间长期稳定的产销协作,加强省内产销区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我们分别与黑龙江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粮食局举行了粮食产销合作贸易洽谈会,与青海省协议种植油菜1万多亩,成交粮油近15万吨,其中小麦5万多吨,面粉2万多吨,菜油2.6万吨,油料5万吨。每年定期与黑龙江省通过合作协议采购东北粳稻(大米)6亿斤左右。

  五是适时引导企业适时购销,稳定市场价格。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大型骨干粮食企业的指导,引导其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合理制定粮油产品价格,保障市场供应充足。在重要节假日期间,我们召集有关企业召开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粮食价格座谈会,通报国家粮食政策,分析市场行情走势,协助解决粮食调运问题,加大组织货源力度,积极充实本地库存,切实保障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主持人: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大伙关注的话题之一,在这里我们也想请您详细的介绍一下我省“放心粮油工程”的有关情况?取得了哪些效果?都有哪些重要举措?

  闫处长:自2001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在全国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实施以来,我省积极开展“放心粮油进超市、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高校”活动。截至目前,我省共有放心粮油企业69家,放心粮店159家。放心粮油企业现有粮油销售网点18938个,其中:农村7838个,城市社区11100个。放心粮店现有销售网点1835个,其中:农村657个,城市社区1178个。分别有15户和6户企业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定为“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和“全国诚信粮油企业”。通过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加快了我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转型步伐,提升了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了我省农村购销服务体系和城市粮油供应体系建设,提高了“放心粮油”市场占有率,增强了宏观调控能力,为保障城乡居民粮油消费安全,维护粮油市场的繁荣和稳定,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采取的重要举措:一是认真组织放心粮油评审活动。全省先后有5批33个单位、36个品牌、99个品种推荐被授予全国“放心粮油”称号,2个经营单位被推荐选定为放心粮油销售试点单位。20个企业、22个品牌、86个产品被授予全省“放心粮油”称号,2个经营单位被授予“放心粮店”称号。二是积极配合做好粮油知名品牌推荐评选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考察、评审,先后有2家面粉生产企业的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16个粮油生产企业的产品被授予“陕西省名牌”产品。三是培育典型,积极引导。注重引导各市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培育先进典型,带动全省放心粮油五进活动的开展。如西安市开展的“放心馒头”“放心豆制品”工程等就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是坚持标准,严格质量。我省“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始终按照“建设规范化、运作市场化、发展产业化、竞争品牌化、管理企业化、监管法制化”的“六化”标准推进,邀请质检单位全程参与,严把质量关。五是落实监管,热情服务。我们加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积极推进粮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帮助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经营档案、诚信档案。省粮食行业协会制定了监管办法,明确了监督管理职责,每年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让“放心粮油”产品始终保持优良状态。

  主持人:据你们了解,我省粮食消费情况及特点是什么?

  张处长:据我们调查统计,我省粮食消费量2003年为227亿斤, 2010年为282亿斤。7年间净增加55亿斤,年均增加7亿斤。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呈刚性增长态势,目前年粮食产需缺口40多亿斤,主要粮油品种小麦30%、大米50%、食用油70%依靠省外调节。陕西粮食消费的基本特征:从近年来我省粮食消费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粮食消费总量稳步增加,人均消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城乡居民口粮消费增速趋缓,农村口粮消费降速快于城镇。三是饲料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消费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四是跨省粮食流通量逐年增大,主要粮油品种对外依存度较高。

  主持人:说过了粮食消费的情况,我们再来说说粮食的储备,我省应急粮油储备(面粉5天、大米10天、食用油60天)落实情况如何?应急保障能力提高的表现有哪些?

  张处长:按照“面粉5天、大米10天、食用油60天日消费量”的要求,我省率先提出建立应急成品粮油储备。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已建立了1.7亿斤的应急成品粮油储备。其中,面粉6821万斤、大米4600万斤、食用油6008万斤。

  我省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及时制定(修订)出台《陕西省粮食应急预案》和《陕西省粮食应急预案实施意见》,细化了各项应急措施。加快推进市县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到2011年我省10个设区市、102个县区都已制定出台了粮食应急预案和实施意见,主要骨干粮油企业制订了企业粮食应急执行预案。二是粮食应急组织体系基本建立。按照《陕西省粮食应急预案》的规定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要求,成立了陕西省粮食应急工作指挥部,全面负责粮食应急工作。各市、县参照省上模式,结合本地实际,成立了市、县级粮食应急组织机构和办事机构。骨干企业也结合本单位实际,成立企业应急组织机构。目前,全省粮食应急工作已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联动体系和组织机构。三是应急成品粮油储备管理不断加强。按照“面粉5天、大米10天、食油60天日消费量”的要求,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应急成品粮油储备。适时出台了《陕西省省级成品粮油储备管理办法》,加强了对省级应急成品储备粮油的制度化管理。一些市、县也参照省上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了市、县应急成品粮油管理办法。四是应急粮油网点建设逐步得到加强。近年来,我们以省内骨干粮食企业为抓手,共落实各类应急企业709户。五是通过演练粮食应急能力不断增强。为检验粮食应急预案实战能力,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局成功组织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粮食应急预案演练活动。2007年 12月4日,我们成功举办了陕西省重大粮食应急预案演练活动。2011年9月16日,我局又在宝鸡市举行了市级重大粮食应急演练。演练达到了熟悉内容和程序、锻炼队伍、提高粮食应急处置能力的预期效果,受到了观摩指导单位领导的高度评价。六是粮食应急工作经受了实战检验。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迅速采取措施,启动应急机制,顺利完成了6209万斤中央抗震救灾粮的出库、加工、调运和供应工作,保证了震区灾民的口粮需要,并为灾后重建打下了基础。2010年,我省遭受了“7.18”、“7.23”特大洪水和泥石流灾害,我局和有关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按照“每人每天1斤成品粮”标准,共完成了2633万斤地方储备粮的出库、加工、调运和供应工作,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灾区群众的高度评价。

  主持人:如何实行粮食质量监管关口前移?

  闫处长:近年来,我局将监管关口前移,在全省组织开展收获粮食质量监测工作,有效保障了流通环节粮食质量安全。2011年,我局在全省8个设区市的57个县(区),按照每1~2万吨粮食产量采集1份样品的比例,组织开展了收获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共采集样品691份,其中小麦305份、玉米386份,检验质量、品质、卫生方面近20个项目,取得检验数据1万多个,基本掌握了新收获粮食的总体质量状况。根据监测结果,我局及时通过省粮食局网站和《陕西粮食信息》,发布监测结果信息,并就发现的隐患和应注意事项向全省粮食部门通报,指导各地加强各环节的粮食质量管理。

  此外,在粮食收购前,我局都要召开会议和下发文件,安排部署粮食收购工作,并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各地进行调研和监督检查。要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督促粮食收购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价政策,严把粮食收购质量关。

  主持人:未来五年,是我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省粮食局有哪些工作安排?

  王局长:今后五年,是我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系统上下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开创我省粮食工作新局面。一是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壮大国有粮食企业。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和发展粮食骨干企业,争取全省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8家。二是进一步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稳定粮食购销和粮食市场。加强粮食购销工作,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健全应急保障体系,确保我省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服务和监管,保证全省粮食市场有序流通。进一步健全全省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体系,完善粮食质检体系。进一步推进“放心粮油”活动,实现大中城市社区“放心粮油”供应网点全覆盖。四是进一步加强对粮食产业的指导,促进全省粮食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24.2亿斤粮食仓容、13.45万吨油罐,进一步改善全省粮油仓储设施。健全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粮油加工业,力争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听众朋友,以上就是今天“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辉煌成就——关注省第12次党代会召开”系列专题节目的内容,本次节目编辑、导播刘圆圆,监制主持骆萍,感谢您的收听,再会!


来源:陕西新闻广播《秦风热线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