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凤凰山)
记者 王晓华 通讯员 窦耀辉
在西秦岭余脉的连绵群山之中,有座人文与自然景观荟萃的高峰,以其山势险峻,山形呈现振翅欲飞状而被人称奇,这座名山就是凤凰山,守望这片绿色家园的主人就是凤凰林场的职工们。
记者了解到,麦积区凤凰林场前身为凤凰造林站,始建于1963年5月,属国有生态公益型林场,现有职工130人,经营总面积10.2万亩,林场现有活立木蓄积90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6.9%,下设3个营林区,10个护林点。
林区海拔1400-1800米之间,由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林区形成了明显的阴、阳坡之分。阴坡土壤湿润肥沃,植被茂盛,立地条件较好。阳坡干旱植被稀少,条件较差,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天然植被较少,乔木树种有油松、华山松、落叶松、刺槐等,灌草主要有沙棘、冰草、白蒿、针茅等。
50年多来,几代凤凰林场人针对土层浅薄,降雨量偏少的恶劣造林条件,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积极实施人工造林,确保森林资源大幅增长。近5年来,凤凰林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1400余亩,所栽树木长势良好,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了95%以上,已通过了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
目前,凤凰林场人工林是我市西北部干旱山区保存最为完整,林分结构最合理,林相最整齐的人工林基地之一,为北部干旱山区的气候调节和水土保持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个骄人的成绩来之不易,林场以实干、真管、关怀的鲜明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言道,造林绿化,三分靠种,七分靠管。桥子沟林区护林员温罢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片林子是我看着长大的,对这里是很有感情的,每棵树就像自己的孩子,容不得有人破坏。”“林场和我们签了护林防火责任状,还有年底的考核、聘任,做好了有奖做不好重罚,我们尽心尽力护林就是尽到责任。在平凡岗位也能为社会做贡献,这个就够了。”桥子沟林区护林员任永奎如是说。
凤凰林场场长朱明晓告诉记者:“多年来,我们一手抓营林生产,一手抓资源管护,使辖区内8.2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从建场至今未发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灾害,毁林、盗林现象基本杜绝,真正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有效巩固了造林成果,确保了森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挥。”

(林场工人和当地群众在荒坡上)
留住人,留住心。以人为本、关怀职工、立场兴业也是凤凰林场的又一个特色。
凤凰林场建场之处,由于受地理条件等限制,林场职工长期住在土坯房内,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近年来,林场加大人文关怀,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林场面貌焕然一新。从2002年10月开始,所有职工都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促进林场更好地发展。
“老一代林场职工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守住了这份家业。现在,我们林场条件好了,造林规模更大了,管护任务也重了。我想,爱场如家,努力工作是我应该做到的。只有这样做,也才能对得起党和人名的关怀。”林场职工马军霞面对记者说出了心里话。
经过几代凤凰林场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2008年凤凰林场被评为天水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麦积区“护林防火先进单位”等。
陇原深处,万物正荣,凤凰山上,层林染翠。阔步向前的凤凰林场将为我市生态型宜居城市的建设奉献出更多的绿色和希望。

龙门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