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天水:一位农民工的写作梦


时间:2014-07-07  来源:天天天水网 责任编辑:高 点击:

(白天务地,晚上写作,已是杨胡平的习惯。)

  记者 王晓华

  “在南方林立的工厂中,有这么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他们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干着最累最脏的工作,拿着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正是有了他们,中国才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外界对他们知之甚少,他们缺少自己的代言人。这个群体就是工厂底层打工者,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我市一位农民工以自己和身边工友的经历为原型和素材,反映农民工南下打工的生活现状,在现实中的挣扎和困惑,写下了一本40多万字的小说。他就是麦积区元龙镇桑渠村的普通农民杨胡平。

  上不起大学,但他南下打工后仍保持着写作的习惯

  近日,在麦积区元龙镇桑渠村记者见到了杨胡平。杨胡平今年30岁,个头不高,一副老实憨厚的模样,交谈中,他显得很拘谨,有些内向。

  杨胡平告诉记者,高考后,虽然他的分数上了大专线,但由于家境不好他没能上大学。在家呆了几个月后,在当地劳务办的带领下,他和村里人一起到广东东莞的一家陶瓷厂打工。厂里的生活是枯燥和封闭的,下班之余,等宿舍关灯别人都睡觉后,杨胡平就一个人跑到洗手间,借着昏黄的灯光看书、写东西。

  杨胡平从小就喜欢文学,上学时喜欢写东西,每次作文都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念。他说,那时候最喜欢唐诗宋词。

  杨胡平的父亲说,这个孩子从小就内向、话少,但学习好,整天捧着个书,爱发呆,一天不知道想些什么。就是家里条件太差了,孩子高考时的路费都是跟别人借的,虽然孩子的高考成绩上了大专线,但家里没钱上不了大学。

  南下打工后,杨胡平还是一直保持着写作的习惯,写的东西多了,他开始拿到厂里办的刊物上投,在得到大家的肯定后,他往外面的杂志投稿,竟然陆陆续续发表了。记者看到,在广东出版的《江门文艺》(2008年5月)、《南飞雁》(2008年2月)等刊物上都有杨胡平发表的诗歌散文。

 

(杨胡平创作的童话作品《追风少年历险记》以及在刊物上发表的诗歌)

  艰辛的打工经历及所见所闻,让他产生了创作反映农民工生存状态小说的想法

  2010年,“富士康N连跳”事件在社会上引发很大反响,也深深触动了杨胡平,他感到打工者的处境、生活、内心无人了解,于是产生了想写一部反映农民工生存状态小说的想法,在整理好人物关系、搭好框架后,他提笔开始写作。

  每天下班后、睡觉前,杨胡平不停地写,工友们知道后也非常支持他,给他提供各种素材。平常只是写诗歌、散文的杨胡平,初次要写一部小说,对他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没人指导,没有经验,杨胡平靠自己摸索,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部40多万字,名为《一位底层打工者的真实生存状态记录》的小说完成了。

  杨胡平经过多次修改后,将小说投给多家出版社,最后跟“领风原创网”签订版权合同,杨胡平用“东莞民工2010”的网名在网上以《在东莞打工的日子》刊发。刊发后,小说点击率非常高,“天涯社区”还将其列为聚焦板块头条。记者在网上看到,到目前为止,该小说的点击率已达到38万多次。

  杨胡平说,他最爱看的书就是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里面的主人公孙少平就是一位农民的儿子,怀揣梦想,没有被生活的艰辛所压倒,他要向孙少平学习,要写出农民工的心声。

  网上结识一位作家,在作家的指点下转型创作儿童文学

  小说在网络上刊发后,并没有给杨胡平带来什么,他依旧默默地在厂里打工。2011年,杨胡平离开广东回到家乡,这一年他跟高中时的同学谈起了恋爱,并结了婚。有了小家庭的杨胡平内心充实了很多,但光靠种地难以维持家用,2012年,杨胡平又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到江苏一家模具配件厂打工,每月能挣3000多元。

  到江苏打工,闲暇无事时,杨胡平想起以前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深圳你让我泪流满面》。于是他在网络上搜索这本书的作者,得知该书作者清秋子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多栖作家,以创作“底层文学”而著称。他在清秋子的网页上留言,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没想到,清秋子竟然给他回复了,两人就这样结识了。杨胡平把自己的的一些作品发给清秋子看,清秋子加以指点。后来在清秋子的点拨下,杨胡平开始接触儿童文学,并尝试着写童话。

  杨胡平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非常熟悉,他想何不以农村孩子的生长经历为蓝本写乡村题材的童话,于是两个留守儿童突发奇思妙想,引发一系列奇妙事情的情节在他的脑海中显现。2013年7月,杨胡平开始写这个童话故事,到2014年2月完成初稿。

  回到家乡后,他一边务农一边修改自己的作品,终于这部14万余字的《追风少年历险记》的童话书定稿完成,并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印刷出版。曾写过《三毛奇遇记》、《三毛历险记》、《小鲤鱼历险记》等作品的作者李志伟对这本书赞不绝口,并倾力推荐。

  写作的道路是艰辛的,更何况是一个每天还要埋头在地里干活的农民。杨胡平说,他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他白天种地,晚上写作,虽然生活艰苦,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不会停歇。


来源:天天天水网 责任编辑:高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