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王世智:偏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成因与


时间:2014-07-05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尽可能使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致相当,其特点是基本权益性、公共负担性、政府负责性、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笔者在参加区物价局到柏木坪村开展“三万”活动和局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中,通过开展调研、听取意见,亲眼目睹和亲耳所闻了该村村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针对现状,结合党中央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略谈肤浅之见。

一、柏木坪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

   (一)柏木坪村基本情况

    柏木坪位于夷陵区西部。全村平均海拔600米,最高点云雾山海拔850米。地域面积56.17平方公里,全部属于石灰岩地区,耕地面积3576亩,林地面积72000亩。2005年由原孙家坪、柏木坪、新民、杜家河、黄家湾、石门垭、毛家山、柳家寨、肖家湾八个半村合并为现在的柏木坪村。全村8个村民小组,1021 3018人,总劳力1200人,前三年平均人平纯收入7471元。

   (二)基本公共服务情况

    1.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仍存“三难”。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来,随着各级财政资金和项目扶持投向偏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增加,柏木坪村也从中受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

    一是部分人畜安全饮水困难得到缓解。近几年通过政府扶持修建集中、分散供水和天河水窖等安全卫生饮水设施,基本解决了全村50%的人口和牲畜的饮用水困难。但全村还有近1500人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如20143月间,部分农户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花50元╱每吨买水吃,较多村民骑着摩托车用塑料壶到处找水吃。

    二是部分村民生产生活用电有了保障。经过第一期农网改造,全村共建供电台区12个,近70%农户的生产生活用电质量得到提高,用电价格实现了同网同价,基本保证了绝大部分农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需要,但还有少部分农户急盼增容改造供电设施,满足家用电器、小型粮油加工机械的用电需要。

    三是部分公路提等升级实现睛雨通车。2005年启动村级公路硬化工程建设以来,村内580公里公路,硬化26公里,除合村前的还有一个行政村的公路没有硬化外,其余村的主干公路实现了通水泥路。但小溪塔至柏木坪村,没有乡村客运车辆,虽说金通客运公司买断小溪塔至杜家河的客运线路,但只有挂靠公司的两个面包车想跑就跑,时间没有保障,村民出行以摩托车为主,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村民外出办事和销售农产品极为不便。

    2.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加快,但非均等化。

    一是义务教育政策得到较好落实,但学前教育存在“入园难”。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重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扶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保障机制,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由于该村没有幼儿园,全村5036岁儿童,只有35名儿童在小溪塔城区上幼儿园,还有15名儿童留守在家。

    二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民生,但仍存看病难吃药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不断巩固,2014年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率达到70.3%。村建1个卫生室,下设两个分室,共三名医生,每室只一名医生,以坐诊为主,年老体弱的病人就医较为困难。吃药贵主要是由全省统一招标采购的零差率药品大多数高于市场药店的零售价。

    三是覆盖全村的调频广播设施虽已架通,但故障频出成为摆设。前几年,各级财政扶持资金30多万元架起38只调频广播,没用多长时间就有部分不响了,村投资8万多元进行维修使用没多长时间,现在又全部出现故障不响成了摆设。村里没有有线电视,移动通讯网络信号仍有部分地域还是盲区。

    四是农村社会各项保障政策落实到位,但城乡低保差距较大。2014年符合条件的1210人全都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每年近百个低保、五保户享受了定期救助,80岁以上老人按时享受到了高龄老人幸福津贴。但城乡低保标准相差悬殊较大。如2012年,夷陵区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360元,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1728元,农村比城市低保标准人平月低216元。

    二、基本公共服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基本公共服务机制不顺。现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机制,政府提供什么服务,就接受什么服务,而一些本该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村民又急盼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无法到位。如,与城镇相比差距较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服务不能按村民意愿提供。而送电影下村,没人愿意看,村里难组织,放映成形式。

    2.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制约。由于柏木坪村山大人稀、居住分散,提供和享有基本公共服务难度比城镇要大,加之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每年要按种粮面积产量上交农业税或特产税,按人头交“三提五统”费用,严重影响了过去村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加之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少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如2013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482元,柏木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8714元,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差12768元,村民自身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

    3.规划设计重视程度不够。一是规划重视不够。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乏因村制宜的长短设施规划,目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大多是按全区一个模式到村,实行“一刀切”,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不科学、脱离村情实际、有的不适用或不便于操作。如硬化公路无论施工难易程度和条件,一个补助标准,又如修建饮水工程,也不考虑各地自然条件和实情,都是一个验收、补助标准等。二是思想重视不够。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中,无论是工作重视程度,还是资金、项目投入,城乡统筹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三、推进偏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建议

    1.明确责任,构建政府主导的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只有六年时间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时不我待。政府应明确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责任和职能定位,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必须加快建立政府主导、覆盖全民、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紧迫性,以提高全民福祉为最终目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构建多元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组织和动员承担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部门,增强为本区域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而又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最迫切、与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关系最密切的公共服务,在城乡社会群体之间均等配置,把差距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特别是使困难群众和困难地区尽快享受到社会平均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2. 上下联动,建立农民需求表达与政府回应机制。

    长此以往的自上而下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存在是否提供服务、提供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往往是“上面”说了算。而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受益主体农民却无缘对自己的真实需要等进行充分表达,因此要建立畅通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应改变以自我判断为核心来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转而建立起对以农民实际需求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回应对象的政府回应机制。对于农民的切实需要,政府应认真聆听并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双方应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就农民的实际需要来共同构筑新农村建设中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渠道,保证公共服务实效。

    3.适当倾钭,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项目扶持机制。要调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项目扶持结构和内容,建立城乡并重、适当倾钭农村的投入、扶持体制,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和项目扶持。坚持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切实改善农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当前应着重解决偏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存在的村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学前儿童入园难,村民看病难、吃药贵的问题。
 
作者单位:夷陵区物价局办公室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