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女白领返乡务农种竹叶菜 一天苦干17小时成黑领


时间:2014-10-20  来源: 重庆晨报 点击:
 

 

    28岁的女白领回家务农,是不是挺不可思议?

  所以当中山路街道的樊敬秀毅然辞去广东的高薪工作,和伙伴叶琴在何埂镇和五间镇“借”几个鱼塘,做水培蔬菜,遭到了家里的强烈反对。

  爱吃的菜引发创业想法

  樊敬秀2004年高中毕业后就前往广东珠海打工,几年打拼,她从普通的打工妹升到公司的白领文员。但多年的打工生涯让她有些厌倦,2011年她果断辞去高薪工作,回乡结婚生子,并寻求创业机会,期间结识了有同样想法的叶琴。

  樊敬秀对白杆竹叶菜百吃不厌,而后萌发了引进竹叶菜的想法。今年初,樊敬秀和叶琴前往湖北学习考察数月后,决定引进水培竹叶菜,采用鱼菜共生的模式种植

  家人并不支持,尤其是经济上。两人拿出所有的积蓄,距创业所需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此时,她们找到了区农委。

  区农委了解情况后,积极为其提供水上栽培设施、技术指导、项目支持等,并为她们在五间镇和何埂镇“借”来鱼塘老板的600多亩鱼塘,进行水上半青白竹叶菜的栽培。

  5点出门22点收工

  水培竹叶菜选择鱼菜共生的模式,根须生长在水中,吸收池塘里过剩的营养,无须人工施肥,而且不用除草、浇水、喷洒农药,完全是纯天然绿色食物;另一方面种植水培蔬菜还能帮助鱼塘清洁水质,使鱼长得更好。

  4月底,两人成功培育出竹叶菜幼苗,随后移栽到水里。由于池塘所处的圣水湖工业园区附近剩余劳动力不多,她们只得一边招工人,一边自己动手。

  “半个月下来,人都晒成黑领了。”樊敬秀说,两人每天早上5点出门,晚上10点才能收工,看护浮架的距离、查看菜苗的长势、查看菜是否长虫,这些工作都要靠她们自己。

  首次划船翻进池塘

  夏日清晨,薄雾弥漫的池塘上,半轮朝阳斜挂,阵阵微风拂过,波光粼粼。两位女子泛舟池塘上,唱着歌,采摘青菜。这样唯美的画面不在电视里,而是樊敬秀和叶琴每天工作的场景。

  “不是原地打转,就是翻了。”看着这样唯美的场景,你很难想象她们最初下池塘划船时,竟是另一番场景。樊敬秀说,今年4月两人第一次独立下水划船,刚跨上船,还没站稳,船就翻了,两人赶紧爬上了岸。

  几天后,她们成功上船,但在划船时,却傻眼了。无论两人怎么划,船总是在原地打转,就是滑不到想去的地方。最终,在请教了老把式之后,两人才掌握了划船的诀窍。

  昨日凌晨4点多,在何埂镇一处鱼塘旁,她们忙着划船采摘半青白竹叶菜,送往城区超市销售,这是她们的竹叶菜上市的第四天。

  “3块钱一把,卖得还不错,但比预期的差一点。”樊敬秀说,由于竹叶菜的外形和本地的藤藤菜差不多,许多市民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太愿意多花钱买。在樊敬秀看来,竹叶菜比藤藤菜更脆、更香,也更营养,而且炒后翠绿不会发黄发黑,种植环保同时更费时费力,所以价格较贵。

  “预计年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离预期的10万元还差一点。”樊敬秀说,根据目前售卖的情况,估计一亩大约能卖2000块钱。尽管目前情况没有预期的好,两人却仍旧充满信心,并打算自己包个鱼塘,引进其他新品种,让品种更多元化。


来源: 重庆晨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