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全面建成,覆盖逾13亿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缓解“看病贵”难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诊治“看病难”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让百姓远离疾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回归公益性质。
2009年至2011年,面对“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中国以空前力度推行改革开放以来最深刻的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来,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道路。

在石家庄市裕华区妇幼保健院婚检科,工作人员正在忙碌(5月14日摄)。石家庄市今年起启动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将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治专项资金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全部实行免费,以遏制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新华网记者 巩志宏摄
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全面建成,覆盖逾13亿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缓解“看病贵”难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诊治“看病难”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让百姓远离疾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回归公益性质。
2009年至2011年,面对“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中国以空前力度推行改革开放以来最深刻的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来,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道路。

在河北省万全县郭磊庄中心卫生院,一名患者在购买零差率销售的药品(4月21日摄)。 新华网记者 巩志宏摄

一名患者在展示他的“佛山健康卡”(4月12日摄)。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内摆放着6台自助服务终端,每位就诊病人可以拿着“居民健康卡”或“佛山健康卡”,方便地在终端上实现自助挂号,避免人多排长队的麻烦。 新华网记者 陈晔华摄
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全面建成,覆盖逾13亿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缓解“看病贵”难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诊治“看病难”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让百姓远离疾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回归公益性质。
2009年至2011年,面对“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中国以空前力度推行改革开放以来最深刻的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来,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道路。

这是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镇富强村合作医疗定点卫生室医务人员(右)为群众讲解新农合医疗“一卡通”的使用方法(2010年1月3日摄)。新华网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洛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医务人员在药房内整理零差率销售的药物(2010年3月18日摄)。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作为医改突破口,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目标,探索出一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新途径。新华网记者 赵众志摄
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全面建成,覆盖逾13亿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缓解“看病贵”难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诊治“看病难”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让百姓远离疾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回归公益性质。
2009年至2011年,面对“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中国以空前力度推行改革开放以来最深刻的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来,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道路。

这是居民在江苏海安县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办理医保结算报销业务(2011年2月18日摄)。 新华网

这是在石家庄市金竹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名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2010年9月11日摄)。 新华网记者 巩志宏摄
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全面建成,覆盖逾13亿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缓解“看病贵”难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诊治“看病难”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让百姓远离疾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回归公益性质。
2009年至2011年,面对“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中国以空前力度推行改革开放以来最深刻的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来,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道路。

患者在鄂州市燕矶镇卫生院输液(2011年9月20日摄)。新华网记者 郝同前摄

在济南市振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在给患儿打针(2011年3月2日摄)。为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卫生服务,山东省深化医疗改革,积极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山东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居民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新华网记者 郭绪雷摄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