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讯:据致富经报道6月18日,记者来到颍上县六十铺镇马付村,循着香气飘来的方向,一块连片数百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映入眼帘,只见基地内,数百亩胎菊长势喜人,几十名工人正在田间除草……
“胎菊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种植胎菊每亩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可比种粮食效益高多了。”基地负责人刘德锋告诉记者,胎菊味辛甘苦,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以胎菊为主合成的中药饮片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此前,刘德锋是一名中药销售商,在与众多中药生产厂家合作过程中,刘德锋了解到,种植中草药有着较大的利润空间。2000年,他尝试在自家的3亩多地上种植杭白菊等中草药,当年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几年来,刘德锋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品种不断增多。2013年,刘德锋的中草药种植规模达700多亩,囊括了白芷、白芍、丹参、菊花等品种,年生产中草药鲜货300多万斤,年收入超过400万元。
2013年底,刘德锋牵头成立了锋卡庄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了10多个种植大户加入,目前合作社拥有中草药种植面积近2000亩。
种植这么多中草药,销路怎么办?“我们种植的中草药并不直接向外出售,而是加工成饮片、胶囊等成品后销售,这样利润要高出好几倍。”刘德锋自豪地说,以胎菊为例,未加工的胎菊1公斤收购价为70元,而加工之后,200克包装的胎菊饮片价格就高达60元,按每亩地产胎菊175公斤算,将胎菊加工成饮片后,一亩地的收入超过5万元,远远高于直接出售胎菊的亩均1万元收入。 徐娜 编辑
来源: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