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作为全国十个首批试点城市之一,重庆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速度略显滞后。6月4日,市商委传出消息,今年6~7月,重庆将投入1100万元,集中人力、物力,确保该体系在全市试点范围内稳定运行。
现状体系运行跟不上建设
“在全市的试点单位中,超市与屠宰场已完成追溯体系建设,但还有3家菜市场与4家团体采购单位尚未完成。”市商委内部人士透露,2012年5月,重庆肉菜流通追溯系统建设正式启动,原定5个月时间完成的工程,两年时间过去了,目前仍有“欠账”。
鉴于此,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将6~7月确定为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攻坚期”,并出台了肉菜追溯体系的考评办法。即日起,连续5个月考核不合格的试点企业,将被列入“黑名单”,取消对该企业的所有商贸项目支持和政策支持。
突破培养习惯是关键
笔者走访多个试点菜市场发现,其终端的追溯功能全靠“溯源电子秤”来实现,该秤的功能相当于超市的收银机,可以录入信息和打印小票。而习惯于“手对手”交易的商贩抱怨太麻烦。
“终端商户是肉菜追溯体系建设的最大获利方。”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说,肉菜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通常出现在消费终端,而消费者的维权对象则是终端商户,如摊位、超市等。过去,这些终端商户往往因难以举证而承担全部责任。“正视肉菜追溯的意义,是该体系建设能顺利铺开的前提。”
“只要商户和消费者观念转变了,推广运行起来还是很快。”目前,全市菜市场追溯体系运行工作排名第一的龙塔帝怡菜市场业务经理幸治伦告诉笔者,该市场的“溯源电子秤”使用率超过90%,其主要是通过消费者凭票抽奖、经营户销售统计积分奖励等活动,激发经营户使用追溯系统,成效显著。 编辑 徐娜
来源:中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