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7月1日讯:在贵州省安龙县的山坡上,一株株金银花在石旮旯里茂密地生长着,散发着阵阵清香,为石山铺上了浓厚的绿色。5月下旬以来,安龙县的20万亩金银花渐渐成熟,农民纷纷抢抓晴好天气采摘金银花。今年,安龙县金银花产量预计达1万吨,将为村民增收2亿元。
安龙县的金银花产业发展还得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1978年6月的一天,德卧镇大水井村村民高文科上山寻找野生药材,无意间发现了一株野生金银花,并小心翼翼地挖回这株金银花栽在自家房后。第二年,高文科采摘金银花到市场卖,挣到200多元。自此,这株金银花就成了高文科家,甚至全村人的“致富花”,大水井村及周边村镇的很多村民纷纷开始种植金银花。“我家的11亩地都没有种庄稼,全部种上了金银花,每亩能收125公斤干花。若按每公斤干花收购价40元计算,我今年仅金银花的收入就有5万多元。”58岁的大水井村村民熊光美一边采摘金银花,一边盘算着今年金银花的收入。
为推动金银花产业向“特色产业化、产业区域化、区域规模化、规模科技化、科技规范化”的目标迈进,近年来,安龙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打造20万亩金银花基地,推进金银花产业的转型升级。全县采取政策推动、示范带动、协会牵动、网络促销等措施,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金银花产业,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连全乡、多乡成基地”的金银花产业化格局。
为打开金银花销路,2007年,安龙县建成大水井金银花协会和安龙县金银花网站,为金银花种植户提供最新的栽植技术和供求信息,解决农民在金银花销售方面的后顾之忧。2010年,安龙县大水井金银花规范育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德卧镇成立。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运作模式,统一为种植户提供种苗、栽植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并统一进行销售,切实帮助农民解决金银花种植、养护技术、销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随着全县金银花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金银花加工方式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为此,2010年,安龙县筹集资金51万元,购进2台集杀青、冷却、烘干于一体的金银花加工专用烘干机,并在大水井村的金银花加工厂点火投产。新设备的引进不仅解决了大水井村1万多亩金银花的加工难题,还有效地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进一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目前,安龙县的金银花远销山东、广东、广西、湖南等地。
金银花产业的发展不仅致富了安龙县百姓,而且为当地石漠化治理开辟了一条新路。据安龙县德卧中学金银花科研组的调查数据显示,种植金银花可以使喀斯特石山地区涵养的水份比例成倍增长,种植每亩金银花可以涵养水份14吨。金银花种植区域的年平均温度下降1.5摄氏度,年平均湿度提高5.6%,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下降,绿化覆盖率从0.8%上升到85%。
安龙县在石漠化地区人工种植金银花,不仅解决了石漠化治理难题,还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如今的安龙县,金银花种植到哪里,那里的生态环境就得到改善,那里的农民就富裕起来,那一簇簇、一片片的金银花已成为安龙农民的“绿色银行”。 编辑 徐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