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在输出基地上做文章,就要在新形势下转变我区农牧业的发展方式、提高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翟琇曾经表示,要实现“买全国、卖全国”的目标,就必须加大对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扶持力度,扩大销售区域。随着电子商务在内蒙古的提速发展,我区绿色农畜产品“买全国、卖全国”的设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特色产品上网闯市场
5月28日,在北京一家通信公司上班的杜鹃收到了从呼和浩特寄来的亚麻籽粉,打开包装袋,亚麻籽粉金黄的色泽让人眼前一亮,清香扑鼻而来。“我26日下午刚从天猫上下单,没想到这么快就送到了,东西很新鲜,距生产日期才3天。”杜鹃告诉记者。
同一天,亚麻籽粉的生产方——位于呼和浩特市如意开发区南区的内蒙古益善园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办公区内,守在电脑前的总经理刘洪举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虽然网店刚开业不久,公司生产的福来康泰牌黄金亚麻籽粉就在天猫网实现了单月成交1090笔的销售成绩,这让他为公司产品营销找到了新出路。
所谓亚麻,就是内蒙古中部常见的油料作物——胡麻。研究证明,亚麻籽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其中的亚麻酸,长期食用有降脂降压健脑益智等功效。
2005年,因为公司效益不佳,44岁的刘洪举从一家采用高温炼制方法提取亚麻籽油的企业下岗,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下岗了。下岗前,机械专业出身、爱琢磨事儿的刘洪举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进亚麻籽油的生产工艺。下岗后,刘洪举开始潜心研究起用低温冷榨工艺生产亚麻籽油,白手起家,自主创业。
“我认为食品的最高标准,既不是欧洲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天然的,是全部生产过程都采用低温和物理方法生产,完整保留天然营养成分并且无污染的合格产品。”刘洪举告诉记者,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刘洪举经过独立研究,首创低温冷榨技术生产亚麻籽油,在国内率先实现亚麻籽油低温冷榨生产。对亚麻籽综合开发而言,这一技术不仅可以保护亚麻籽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而且也保护了原料中宝贵的亚麻胶和亚麻蛋白成分,避免了亚麻蛋白因高温而变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2008年,由于产品质量好,一家国内知名保健品企业找到刘洪举合作。从此,益善园公司开始为这家企业生产冷榨亚麻籽油。2011年,益善园公司实现年加工亚麻籽3000吨,生产出的冷榨亚麻油销遍全国。随着企业发展,面对的市场大了,挑战也更大了,益善园公司不得不面对进口亚麻籽油对市场的冲击。
“现在,进口亚麻籽油正以其低廉的价格冲击国内市场,本地农民种植亚麻收益很少,亚麻在我区的种植面积正在缩小。因为本土亚麻籽特有的清香口感,我们坚持使用本土亚麻籽炼制亚麻籽油,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赛乌素镇建设了一个面积达14011亩的绿色亚麻种植基地,以较高的收购价带动当地农民种植亚麻。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不少低质低价的产品,质优价高的亚麻籽油很难站稳脚跟。”刘洪举告诉记者。
走进内蒙古益善园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蓝顶白墙的厂房整齐地排列着,机器的轰鸣声不断,包装精美的亚麻籽油、亚麻籽粉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不断地生产出来。刘洪举表示,在生产和经销过程中他一直在思考“8337”发展思路中“把内蒙古建设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内容。
“过去,我们一直在生产、加工方面做文章,输出是弱项,而现在建设全国性的营销渠道和营销团队,投入成本又承担不起,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通过电子商务的办法,将产品从原产地直接输出,已成为建设自主品牌的重要途径。”刘洪举说。目前,他们公司已经开始在天猫网销售“福来康泰”牌亚麻籽系列产品,内蒙古的亚麻籽制品,正通过电子商务走向全国市场。 编辑石川
来源: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