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情系大山 特岗之路——记宣汉县峰城镇中心校特


时间:2012-06-21  来源:民工网 点击:

  

 

  题记:每天听见他们朗朗的书声,看着同学们如阳光般灿烂的笑脸,他就告诉自己:早晨起来,看见他们和阳光都在,这就是他想要的幸福!世界上最美的花儿,总是开在那些鲜为人知的山谷里,人又何尝不是?

  是山里朴实的孩子们让他明白了“特岗教师”的涵义;明白了教师的职责就是“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竭力让每一名学生都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明白了国家提出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重大意义。他决心在这个舞台上实现他的承诺和梦想。

  五月的峰城山青水秀,景色宜人。一个星期二的上午,下课铃刚响,我受朋友之托,为其孩子到峰城镇中心校送一件东西。经过学校门卫的同意,找到了五年级三班。从窗户看见一位衣着朴实,高高的个子,瘦弱的身材,圆圆的脸蛋,带着一幅深色的眼镜,常常面带微笑,年龄20岁左右,幼稚的脸上体现几分成熟,身高一米七的年轻教师正在为几个同学辅导功课。下课了几分钟,怎么还有老师向学生辅导呢?看得出他对生活、事业的热爱。我不由自主的对他产生几分敬意,他看到我的到来,及时问其缘由。他自我介绍:“你找谁?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姓陈,我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吗?”后经打听,这位老师就是曾经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特岗教师”的陈志富老师,因为年轻,学校老师亲切地喊他“小陈”。

  十年寒窗成为特岗教师

  1988年7 月28 日,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均田村五组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小孩一家人非常高兴,希望孩子长大成人后,努力读书成才,能够改善家庭贫困面貌,孩子父亲为其取名“陈志富”。 “小陈”从小天真活泼可爱,对新生事物非常敏感,全家人把他当成“宝贝”,一家人生活过的甜甜美美。天有不测风云,在“小陈”9岁那年,母亲因病不幸逝世,父亲为了全家生活问题,不得不外出务工,“小陈”只能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从这开始,“小陈”变得成默寡言,以泪洗面。在老师的鼓励下,“小陈”开始奋发读书,小学期间,“小陈”在所在年级当中,成绩长期名列前茅。由于家境贫困,“小陈”2003年初中毕业后,没有选择就读高中或职中,而来到了四川师范大学绵阳初等教育学院开始了5年的师范生涯,学习期间,“小陈”明白了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做一名人民人民满意的教师成为了他的梦想。为此,“小陈”读书特别努力,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班上学生诙谐的称他为“小诸葛”。

  2008年3月至5月,“小陈”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的一所中心校实习,实习期满的那一天,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编了一颗颗心,一共52颗。孩子们用那稚嫩的语言对他说:“陈老师,在这3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很快乐,当你看到52颗心的时候,就能想起你曾经的学生”,他流泪了。2008年5月12日,刚实习完的他回到学校办理毕业手续,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让他体会到了什么是灾难,地震那些天学校老师为了他们的温饱问题四处奔波,让他逐渐明白了教师的责任。2008年6月他在网上了解了特岗教师的相关信息,于是,“小陈”报了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的特岗教师,经考试,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峰城镇中心校,成为一名的特岗教师。

  艰苦条件动摇信念

  2008年9月8日,峰城中心校粟校长把他接上了到峰城镇的汽车上,当汽车行驶一个小时左右时,他问粟校长:“还有多久?”粟校长笑着对他说:“快了”,汽车慢慢驶入一条宽阔的大街,他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繁华的街道就像一个小县城似的,他暗自想到,这就他们镇上,还不错!他激动的问粟校长:“这是我们学校所在的镇吧!”粟校长对他说到:“不是,到学校才走了一半的路程”,后来才知道这是宣汉县南坝镇,他的心一下跌倒了谷底。汽车在黄色的土路上行驶着,扬起一片片尘土,他渐渐的在车上睡着了,又过去了一小时。耳边突然响起:“到学校了,快下车”。一下车,他看到了陈旧的学校,外面公路的黄土飞扬,心里万分失落。学校领导安排他在旅馆和饭馆里度过了一周,一周后学校为他们找到了住处,当他准备做饭时才发现没有水,听当地老师说峰城镇时常停水,停水对这个在雅安,号称“雨城”长大的孩子来说是头一回听说。

  艰苦的条件跟着来临,气温逐渐地下降,10月就开始入冬了,雪不停地下,风不停地刮,脚踩在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开始看见雪的时候挺兴奋的,因他自小到大从未看到过这么大的雪,一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雪还在不停的下,这时他终于理解到了什么是高寒山区、什么是偏远山区、什么是国家级贫困县。头脑里不断的闪出“离开、离开这里,离开后就不会受这份苦,就不会天寒地冻还6点半起床”。 虽然教师一直是他向往的职业,当看着阴暗潮湿的宿舍,设备简陋的教学楼,调皮捣蛋的孩子们,闭塞落后的村庄,漫天飞舞的黄土……这一切的一切有段时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甚至怀疑过,是否有毅力在这呆三年,是否原来头脑“发热”选错了职业。

  渴望学习的孩子让他留下

  从2008年开始,“小陈”所任教的学校位于农村,大多数学生为留守儿童。很多学生都由其爷爷奶奶监护,存在着重大的隔代教育弊端;有的学生没有人管理,只得自己管自己,存在着严重心理上的缺陷;还有的学生不但要照顾自己,还要照料弟弟、妹妹,甚至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学生负担重,压力大。针对这些情况,他经常主动找他们谈心,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中的困难,跟他们聊外面精彩的世界,给他们亲人般的温暖,不让他们感到孤独。

  在他班上,有位名叫向盈盈的同学,是班上的文艺委员,不知什么原因竟然已经有好几节课没上了。他很生气,知道向盈盈本来基础就不好,还不好好上课,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走上退学之路的,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给她爸爸打了电话,才知道向盈盈爸爸在外地打工,根本就不在她身边,家里就剩下她和年迈的爷爷及年幼的弟弟,家里的具体情况连她爸爸也不清楚,了解这些后他突然间很想到去向盈盈家做一次家访。为了更早地深入地了解她家庭情况,于是那周末他踏着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去了向盈盈家,走进家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四五岁的脏兮兮的小男孩在院子里用啤酒瓶玩土,她爷爷躺在床上好像很不舒服,她在灶旁边看书边烧着火,看到突如其来的陈老师,向盈盈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小陈”低声问向盈盈:“你妈妈呢?”向盈盈眼睛有些湿润,她爷爷有气无力地答道:“家里面穷她爸打工去了,我这个病长年吃药,外出打工挣来的钱全花在我这病上,她妈便和她爸离婚了,再也没有回来看过她们两姊妹。我还不知道今后的日子怎么郎个过哟”向盈盈含泪对他说:“陈老师,我想好好读书,让爷爷的病尽快好起来,爸爸不再打工,妈妈早点回到这个家。”小陈的眼睛也不由自主的模糊了,对向盈盈说:“作为老师,我也只能告诉你,不管怎样都要尽可能的来上课,不要落下功课,实在没办法就利用课余时间来找我补课,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我会尽力帮忙。”这事让“小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通过家访才知道这样的“故事”,在这个的地方是很常见的,大多数孩子的家庭情况都是大同小异的。

  付出就有回报,当看到孩子们慢慢的走出迷茫、走出困境,建立起自信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时,当在教师节里收到学生们的鲜花和贺卡时,当拿到上级颁发的荣誉证书时,所有的疲倦、犹豫和后悔都会荡然无存,那一刻,“小陈”强烈的感受到:学生的进步、学校的发展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缺乏父爱母爱的孩子;渴求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让他坚守了信念,选择了留下。图为陈志富在上课、辅导和关心学生时的情景。


来源:民工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