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
时间:2019-05-31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次
|
中国三农观察网讯:近年来由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乳及乳制品的消费也不断提高,人均乳类占有量不断翻倍,乳制品已经成为继粮食、肉类、蔬菜、水果之后的生活必须食品,进而带动我国的奶牛养殖业迅速发展,而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生产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会严重影响高产奶牛的产奶量,甚至造成奶牛淘汰,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就目前该病的发生对奶牛养殖业造成的影响,研究适宜的综合防治方法及科学饲养管理技术,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肿胀
乳房炎不仅使产乳量减少,影响乳品的质量,而且有些疾病如结核病、布鲁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病还能通过乳汁或其他传播途径传染给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所以预防和治疗乳房炎等乳腺疾病在奶牛养殖业中显得特别重要。
乳房炎是乳腺疾病中发生最多,危害最大的一种。它可使乳畜的乳腺机能减退,甚至完全丧失泌乳的能力,而使乳畜丧失其生产价值而被淘汰,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预防和治疗乳房炎是养殖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 乳房炎的发生原因
引起乳房炎的原因很多,乳房的各种外伤,冷热作用(烫伤、冻伤),化学刺激(刺
激性药物)等都可以引起,但绝大多数是由于外伤及病原微生物(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由乳头管、血管或淋巴管感染而引起的。对家畜的饲养管理不善,利用或护理不当都可以是引起乳腺感染的诱因,如挤乳方法不当,技术不熟练,没有按时挤乳或不挤乳,挤乳不遵循操作规则,不洗净手,不洗净乳房等。
除以上原因,也与以下因素有关:
1.1 乳房大小
乳房大时易受到外伤,乳头部位较低时也容易沾染污物,乳头管较粗,容易漏入的,细菌易从乳头孔侵入。
1.2年龄
据统计,一般5-9岁的奶牛发病率较高(77℅),其次为9岁以上(20℅),初产乳牛偶尔也有发生的。这与产乳量有关。
2. 乳房炎的分类及症状
根据乳腺发炎过程的性质分类,乳房炎可以分为:浆液性乳房炎、卡他性乳房炎、纤
维蛋白性乳房炎、脓性乳房炎和出血性乳房炎五种类型。他们在临床上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2.1局部变化
各种乳房炎的患部乳区都为炎性经过,故根据性质及程度的不同而有渗出、浸润、增生、等变化。在临床上表现出患部乳叶肿胀、发红、皮肤紧张,触诊敏感又硬结等。
2.2乳的变化
乳房炎都能引起泌乳量减少和乳质的改变。一般首先是乳量的减少,而后才被人们发觉,随着乳量的减少,乳质发生改变,一般先为稀薄如水,继而出现有絮状物,严重者有脓质及血液混杂。
2.3全身症状
一般轻者多无明显的全身反应,但较严重者则常引起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行走困难,患侧乳上淋巴结肿大。
3. 各种乳房炎的临床症状
3.1浆液性乳房炎:特征是乳房充血,有大量的浆液渗出物及白细胞渗入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发病后皮肤紧张发红,触诊硬实敏感、局部温度升高,乳量锐减,乳汁稀薄含有絮状物,有轻度全身反应。
3.2卡他性乳房炎:乳池、输乳管卡他性炎通常无全身症状,但在发病后数日,在乳头基部常可触得肿痛样的坚硬结节,开始挤出乳汁稀薄有絮状物或凝块,以后的乳汁则变为正常,因此此时的乳是直接从乳泡分泌出来的。乳量稍减。
3.3纤维素性乳房炎:其特征为纤维蛋白渗出到乳池和乳道粘膜的表面,或沉着在组织深处。患叶体积增大,触诊疼痛而硬,压迫乳池时,可感到由纤维蛋白凝块所造成的捻发音。病初乳量明显下降,2-3天后,可能挤出极少量的乳清或带有纤维素性的脓性渗出物。病畜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3.4脓性乳房炎:在乳腺内形成大的或许多小的脓肿。急性患叶肿大、发红、增温、触诊疼痛。泌乳明显减少或停止,乳汁变为水样,呈淡红色,常混有浓汁。慢性者多有急性转来,病情比较缓和,但乳汁稀薄,呈淡黄色或黄色,乳量渐减,最后仅能挤出少量乳汁或完全停止。
3.5出血性乳房炎:特征是在输乳管或腺泡等组织中发生出血。通常为急性经过,患部肿胀,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点,疼痛剧烈,乳汁如水,混有血液及絮状物。患畜有明显的全身反应。
4.乳房炎的治疗
根据不同类型及发病程度,及时发现,正确诊断,并进行综合治疗。
4.1饲养护理:在炎症初期,为了减轻病畜乳房刺激,可以不给精料及汁料,并限制饮水,以减少乳腺泌乳过程。
4.2挤乳:为了减轻患叶乳室的内压,并除去输乳管内的炎性渗出物及絮状物,应进行多次挤乳,每天5-6次。
4.3理疗法:病初可进行冷敷,以后可行温热疗法(但对脓性乳房炎禁用)。
4.4按摩法:对浆液性乳房炎可自下向上按摩;对卡他性乳房炎、脓性乳房炎可自上向下按摩。而对纤维素性及出血性者禁用按摩法。
4.5化学疗法:用淡的消毒液,用乳导管经乳头灌注入乳房后不=部,一般溶液有:3℅硼酸,1℅过氧化氢,3鱼石脂℅,每次用量为150-300毫升,每天1-2次,注后经2小时左右轻轻挤出。
4.6抗菌素及封闭疗法:其方法是将患叶乳汁彻底挤净后,用乳头导管注入青霉素普鲁卡因液,每天1-2次,溶液注入在乳房内停留2-3小时后挤出。此法对各种乳房炎都有很好的疗效,一般行4-6次即能受到满意效果。对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及脓性乳房炎,为了保证疗效,在注射青霉素的同时,隔日静注10℅磺胺类药物,效果甚好。
4.7乳疗法:用正常乳汁150-200毫升,加温到45-50℃,通过乳头导管注入患叶,每日2次。此法对脓性乳房炎疗效良好。出血性乳房炎,在乳头及乳池内有凝血块时,通过乳导管注入1℅氯化钠液200毫升,血凝块溶解后挤出。
另外应根据情况进行其他对症治疗, 全身治疗和对原发病的治疗。
4.8中药治疗:中医称乳房炎为“奶痈”,治疗则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瘀为主,同时以内服外敷兼施。
通草散:通草15g 甲珠20g当归30g青皮10g芙蓉花20g连翘30g黄柏30g牛蒡子30g共为末,黄酒200毫升,皂刺50g煎水去刺,同调灌服。
5.乳房炎的预防
5.1改善家畜的饲养管理,保持畜舍设备的清洁卫生,经常冲洗或铺以干燥清洁垫草。防止乳房外伤发生。产前停乳要彻底,停乳后如果乳房内积留乳汁,容易引起乳房炎,应酌情挤出。
5.2合理挤乳。挤奶不当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手工挤奶必须要使用握拳法,不可拉拽乳头,也不可用力过重,以防粘膜及皮肤损伤。
采用机器挤奶时,必须要了解和掌握挤奶机的性能及操作方法,最好由有经验的工人使用。
挤奶卫生:挤奶前必须以清洁的温水清洗乳头,洗后擦干再挤,挤奶人员也要注意手的清洗和消毒。通常先挤无病健康的牛,病畜有专人负责,按先轻后重的次序挤出。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