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高瑞奎:人民的调解员 百姓的“帮大哥”


时间:2019-05-29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法治教育模范个人”“感动省城十大人物”“石家庄市优秀共产党员”这诸多殊荣,是对“帮大哥”高瑞奎这些年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专一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肯定。虽然再也看不到高瑞奎穿梭在村头院落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他那“粗门大嗓”,但他那朴实的微笑和高大的背影,却永远定格在了人民群众心中。

四十三年调节矛盾纠纷近万起 生命最后一刻定格在调解路上

“喂,这是帮大哥的电话吗?我想找帮大哥,给他说点事儿。”

“帮大哥已经走了……”

“他去哪了?什么时候回来啊?”

“他回不来了,他永远走了……”在“帮大哥”高瑞奎离开的140多天里,他的电话还会经常响起。

“这部电话一响,我们就会赶紧去接,小事儿能帮忙的就帮着去解决,解决不了的,会打听好,告诉对方去哪里解决问题。”刘利英是“帮大哥”高瑞奎家的大儿媳,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她记不清接过多少电话,更数不清同样的话解释了多少遍。尽管电话铃声每响一下,家人每接一次就伤心一回,可“帮大哥”的电话还像他生前那样一天24小时保持开机。

1948年出生于正定县正定镇民主街村的高瑞奎,16岁就担任人民公社的食堂管理员,从19岁起,做过粮食保管员、出纳员,后来又在村里担任会计。在和乡亲们的接触中,热心肠的高瑞奎开始主动调解村民纠纷。1976年,高瑞奎担任民主街村治保主任、民调主任,正式走上民调之路,那一年,他28岁。

“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是党赋予人民调解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打造起群众信任的信访和调解通道,既要代表群众为他们争取合法权益,也要接受党和政府的委托,调处信访矛盾。”这是高瑞奎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知。

“别看我爸平时天天都在外边跑,其实他身体并不是很好,他总说,调解工作总得有人干,你不干,我不干,谁来干?刚好,我愿意干……”高瑞奎的大儿子高勇回忆说,这些年里,父亲几乎没有节假日,每天都是家里催着他回家吃饭,吃完饭放下碗就匆匆出门。

今年1月3日,中午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边吃边聊。“饭桌上我爸特别高兴,他说今天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下午再把调解书给人送过去,就办圆满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3点,在给当事人送调解书途中,“帮大哥”高瑞奎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1岁。

“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是党赋予人民调解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高瑞奎这些年民调工作的坚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满心欢喜,仍然在为解决纠纷跑前忙后……

胖胖的身材、圆圆的脸,弯弯的眉毛、笑眯眯的眼,说起话来“粗门大嗓”,这就是高瑞奎——可爱的邻家老人。生前,高瑞奎曾担任正定县“帮大哥、帮大姐”人民调解员协会会长、县巡回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石家庄市巡回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石家庄市广电台生活频道《调和》栏目首席“和事佬”调解员和河北省广电台农民频道《非常帮助》栏目“帮大哥”。

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这40多年里,高瑞奎从民主街村走到了正定县城、从县里走到市里、又从市里走进河北省大大小小不同的村子。先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万起,调解成功率达98.6%。40多年里,他是百姓眼中的“帮大哥”“和事佬”。

百姓心里事事周到的“帮大哥” 家人眼中丢三落四的“马大哈”

2012年3月,高瑞奎接到一位王大姐的求助,自己与儿子、儿媳有矛盾,不相往来,希望他能过去帮忙调解。高瑞奎把王大姐家人叫到一起,面对面进行调解。

在高瑞奎的引导下,一点点回忆婆婆为儿媳的付出,儿媳对婆婆的关心。双方的付出一幕幕重现在眼前,汩汩亲情融化了心中的坚冰,婆媳两人的眼角都泛起了泪花……一旁的儿子看到妈妈和媳妇重归于好,握着高瑞奎的手一个劲儿地感谢。

用刘丽英的话说,公公高瑞奎是个有心人,但仅限于做调解工作。如果干自家事,简直是个“马大哈”。高瑞奎家里养殖奶牛,孩子们让他负责早晚挤奶、交奶的事。有一次,高瑞奎刚挤完奶准备去交奶时,有急需调解的纠纷让他去,因走得匆忙没把交奶的事委托给别人,待他调解完纠纷回来,伏天的奶已发酵,损失了2000多块钱……

“干了40多年的调解工作,俺总结出来一个道理——乡亲间大多数的矛盾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小事闹大、大事闹复杂。如果能及时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接到乡亲的求助,俺都会尽快赶过去,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43年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纠纷,高瑞奎总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用智慧和真情及时公正调解纠纷。

在多年的调解工作中,高瑞奎总结出“五心”调解法:有耐心,当事人多烦叨都不能急躁;有真心,真心实意为当事人着想;有热心,拉一张高高在上的冷脸孔搞调解,肯定会被人拒之门外;有恒心,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直到调解成功;有决心,就是调解不成不罢休。这“五心”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

民调工作“传、帮、带” 村村都有调解员

中国三农观察网讯:在多年的调解实践中,高瑞奎意识到,解决矛盾纠纷只是治标,要真正建设平安文明的社会,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和法治意识才是根本。为此,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依法调解,注重引导当事人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11年,正定县成立了“帮大哥、帮大姐”信访调解代办之家,目的就是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2012年3月,靳某哭着找到了代办之家,反映她在一家公司操作机床时不慎将左手食指冲断,但在责任认定和赔偿标准上却与公司产生分歧。得知矛盾有激化的可能,高瑞奎一面安慰靳某,一面当即表示代办,并且帮助联系法援中心律师一起到公司去做调解。几趟跑下来,双方终于达成协议,靳某的家属从公司撤离,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随之解决。

“当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必须懂得法律法规,巧妙运用调解技巧。”多年来高瑞奎一方面坚持读书看报,学习法律法规,一方面积极参加司法系统组织的各种培训,参与人民陪审员工作,旁听法院庭审,学习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经过不断学习,高瑞奎从接受培训到给别人做培训,经常在各县(市、区)为调解员授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正定县每个乡都有协会的分会,每个村都有调解员,212名调解员覆盖正定县所有乡镇和村庄。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高瑞奎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这些年,他总是说,“我是一名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的最高境界就是让社会没有矛盾纠纷。”高瑞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高瑞奎43年在人民调解员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