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河北消息:景县把县城发展的定位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衡水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冀鲁边界强县名城,县城建设的布局结构是“一带、四轴、四区、两中心”。“一带”就是惠民河滨水景观带;“四轴”就是以景安大街为中心的北部古城风貌轴、以景新大街为中心的中部产业发展轴、以景兴大街为中心的南部特色迎宾轴、以亚夫路为中心的公共服务轴;“四区”就是北部古城风景区、西部生活风貌区、南部都市风尚区、东部产业新区;“两中心”就是老城商贸服务中心和新城综合服务中心。景县县城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县城面积达到29.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4.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到2030年,县城面积达到44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9%。
围绕新的城市定位和布局,景县先后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天津天堪规划设计院、北京园林古建设计院、浙江东华设计院等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编制完成了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绿地系统、管线综合、给排水、防洪排涝、公务服务设施及商业网点等12个专项规划,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
同时,景县高度重视县城重点地段和景观节点的设计工作,对县城立面改造、公园游园、出入口等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县城建设层次和水平。2017年,景县被衡水市列为全市“多规合一”试点县,并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景县“多规合一”规划进行编制,并已完成全部工作。
坚持拆建并重 以重点工程带动全局工作
城市建设,既要“给面子”,还要“暖里子”,既要“化妆”,还要“整容”。可见,基础设施项目和服务配套项目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景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抓什么”和打造“小、静、绿、美”特色县城的要求,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互动的思路,立足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加快各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县城“提质”与“扩容”齐头并进。
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景县原有32个城中村和38个旧居住区,共占地6852亩,涉及拆迁面积32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8个城中村和20个旧居住区的整体拆迁改造,以及15个城中村和10个旧居住区的部分拆迁改造,拆迁面积170多万平方米,建成新型居住小区15个。今年以来,在加快推进投资10亿元的西城墙片区建设的基础上,抢抓国家扶持棚户区改造政策,把剩余的棚户区全部纳入改造计划,确保用3年的时间完成改造任务。同时,大力度推进老城区路网管网改造,投资1.3亿元完成了10余条大街小巷的改造提升、雨污分流、线缆入地等项工程。
加大新城建设力度。景县着眼于拉大县城框架、拓展发展空间,坚持“绿色、节能、循环、低碳”理念,在总体规划范围内,谋划启动了6000亩景南新区建设。新区建筑积极推广使用钢结构等新型建材,容积率严格控制在2.0以内,全力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近5亿元,初步搭建起“三路三街”的路网框架。今年,又启动实施了“一街、两路、两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区市政基础设施逐渐配套成型。同时,在景南新区还建设了国家级塔桅检测中心、会展中心、景县中医院、景县三中等项工程,切实缓解了老城区的承载压力。结合道路改造和新区、园区建设,积极谋划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年内计划完成4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进一步完善新区功能,目前景县正在谋划金融中心建设。
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景县引进衡百集团、德百集团、盐百集团等大型商贸企业,新建大型商贸综合体5座、星级酒店2座。建成服装鞋帽城、装饰材料城、橡塑商贸城等3个专业商品集散中心。去年以来,按照县城建设“六个一”(体育馆、图书馆、生态公园、商业综合体、综合性医院、教育园区)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和“三产”服务业项目建设。目前,投资3亿元的新县医院、投资7000万元的董子公园、投资2200万元的人民公园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3.2亿元的文体中心初具雏形,博物馆、档案馆已完成规划设计、征地清障等项工作,即将开工建设。天然气已实现进城入户,总投资10亿元的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已完工。
城在林中 楼在绿中 居在园中 人在景中 全力创建省级园林县城
“我每天上午和傍晚都会带着孙子来这里散步,这里空气好、风景美,感觉很舒服!”家住景县县城的陈大爷在董子公园游玩时如是说。其实,居住在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地方,是每个居民都梦想的生活,更是城市建设者心中的愿景和不懈追求。
去年以来,景县把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投资3亿多元,集中力量实施了一批大体量、大规模的绿化工程,使县城绿化总量、绿化水平有了一个大的提升。目前,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5%,绿化覆盖率达到3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城在林中、楼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园林县城雏形初步显现。
公园游园建设,使景县这座小城悄然蝶变。景县先后启动实施了24个公园游园建设,特别是县财政将近5亿元的财政收益让利于民,拆除了位于县城中心的8处公共建筑,把腾退的300多亩“金角银边”,全部建成公园游园,真正把公园游园建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实现了“春天花团锦簇、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斑斓如画、冬天冰洁秀美”的美丽画卷。目前,大部分工程已经竣工,县城新增公园绿地面积85万平方米,达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同时,景县积极开展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小区创建活动,60多个单位、小区顺利通过了市级以上园林式单位和小区验收,市级以上园林式单位、小区占比分别达到43%和46%。
通道绿化建设,赋予县城生机与活力。去年以来,景县围绕“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满城皆绿”的工作思路,采取破硬建绿、补植增绿等方式,对县城内19条主干街道和小街巷全部进行了绿化提升,形成“一街一景、一路一树、各具特色”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目前,街道绿化达标率已达到81%,新增城市道路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亚夫路、景华大街被评为省级园林式街道,景新大街被评为市级园林式街道。
环城林网建设,让城在绿中,林在城中。景县结合环城水系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千亩森林公园、惠民河和浪窝西支、玉泉庄干渠、黑虎林渠、韩庄科渠四条环城水系林网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园一河四渠”的生态防护林带。目前,县城防护绿地实施率达到75.8%。
重点街区建设,提升县城品位和形象。为打造景色优美的窗口形象和城市风貌,景县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对主干街道两侧建筑立面和4个县城出入口进行了规划改造,大大提升了县城的品位和形象。为增强城市夜景亮化效果,景县以路灯照明为主线,以沿街建筑亮化为点缀,先后对景安大街、景新大街、景华大街、亚夫路、仲舒路等主干街道实施了高标准亮化提升,对沿街5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夜景亮化包装,打造了绚丽多彩的城市夜景。目前,城市道路路灯安装率达到100%,街道亮灯率达到98%。
推进产城教融合 绘大美景州画卷
多年来,景县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县城聚集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2002年,景县在县城南部启动了县工业园区建设,2006年,该园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基本形成了橡塑管业、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型板材等四个主导产业,建成区面积达到6.8平方公里,入驻项目150多个,吸纳进城农民工3多万人。
去年以来,景县按照省委、省政府产城教融合发展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产业和各种资源要素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各类公共服务向县城集中配置,坚定不移地走“小县大县城”的发展路子,先后建设了县直二小、新县医院、县中医院、公园游园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目前,县城共有各类中小学校10余所,医疗机构11家,休闲文化场所30余处,城市综合承载水平有了大的提升。
今年,围绕产城教融合发展,景县重点推进了教育园区和文体中心建设。教育园区规划占地2000亩,总投资10亿元,初步划分为职教园区、高中园区、初中园区三个园区,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学生约15600人,带动2万多人进城。景县打算有计划、分批次地实施“中小学进城”计划,逐步实现高中和职中向县城教育园区集中,初中向县城集中。目前,该工程已完成选址和规划设计,正在进行征地清障等工作。文体中心占地171亩,总投资3.2亿元,包括多功能剧院和文化中心、体育馆、体育场及游泳馆4大功能区,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可以满足各类大型会议、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的需要。目前,该工程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
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城镇化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统筹促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按照省市打造特色小镇和“六个一”的要求,景县持续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目前,景县16个乡镇驻地全部完成了规划编制,建成了集贸市场、住宅小区、休闲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值得一提的是,景县将龙华镇作为县域经济副中心进行了重点打造,先后建成了县第二人民医院、县职业中学、污水处理厂、大型综合超市等一批配套设施,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正在加快推进西外环南延、高速口改造升级等工程。2017年,景县财政列支2000多万元,对6个乡镇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给予重点支持,镇区形象明显改善。
景县始终高度重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512公里,路网密度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景县“村村通”公路全长1388公里,大多修建于2003年至2007年,由于修建时间久、建设标准低,目前道路损坏严重。近几年,他们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向农村公路建设倾斜,已维修改造200多公里,目前仍有400多公里急需改造,共需投资近4亿元。
为缓解资金压力,景县千方百计用足用好农发行重点建设基金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农发行贷款支持,将4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全部纳入省级项目库,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快推进,确保用3年的时间高标准完成所有农村公路改造任务。
改革创新双轮驱动 激发县城发展活力
在推进县城建设中,景县围绕破解“管、钱、地”三大难题,采取了许多办法措施,制订了一系列制度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创新管理模式。景县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县城环卫服务市场化运作,县政府与河北远大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环卫服务外包协议,打破了政府主导、管干一体的传统环卫体制,县城环卫工作实现了从“突击治标”到“长效治本”的根本转变。自环卫服务外包以来,县城保洁效率和水平大幅提高,县城容貌和形象大为改观。目前,景县正在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千亩森林公园、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服务外包工作。
理顺管理体制。随着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县城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现有的管理力量和机制已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景县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成立了城管综合执法局,并从工商、住建等多个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全力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近段时间以来,景县大力开展了拆除违建、临建专项整治行动,下真劲治违治脏治乱,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拆除县城各类违建、临建141处,拆除建筑面积19300多平方米。结合理顺管理体制,他们积极推进村改居工作。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选定了县城驻地景州镇的东店子和南门里两个村作为试点,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正在抓紧准备各项申报资料。同时,按照省、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要求,建设了数字城管、公共场所无线WIFI全覆盖等工程,进一步提升县城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
破解瓶颈制约。一方面,解决资金问题。近三年来,景县持续加大城建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BT、BOT、PPP等模式,先后引进北京桑德公司、石家庄平安集团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有效地缓解了资金压力。近期,景县正在积极与河北建工集团进行洽谈,计划采用PPP模式融资57亿元,全面参与景县城镇建设,在城镇建设上采用该集团在景县投资企业生产的钢结构等新型建筑材料,推广应用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实现城镇建设上水平、提品位与企业发展拓市场、增效益的双赢。同时,加快融资平台建设,县财政注资1亿元成立了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为县城雨污分流及道路改造项目成功融资近3亿元。另一方面,解决土地问题。2015年,景县开展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活动,共收回土地5宗、310多亩;通过开展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农村新民居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置换城乡建设用地和整理开发土地1100多亩,新增占补平衡指标2300余亩。同时,他们严把新上项目的土地容积率、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额等指标的审核,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最大程度地缩小用地空间,杜绝粗放用地。通过集约挖潜、盘活存量、管理增效,走出了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路子,景县被评为全国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模范县。
唯其艰难,方知勇毅;唯其磨砺,始得玉成。现在,景县县城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他们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激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创新举措,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打好县城建设翻身仗,以优异的成绩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你看,一座朝气蓬勃、文明靓丽、开放开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生态县城正阔步向我们走来!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