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鑫海合作社调产记


时间:2019-03-25  来源:阳泉日报 点击:

 

  郊区燕龛沟“煤老板”白青海,转型投身农业,在河底镇北庄村牵头成立了鑫海种植专业合作社,日光温室里种起了错季精品蔬菜,很受市场欢迎。

  今年5月,合作社引进香菇规模种植,还与我市的蔬菜批发商合作,使香菇进入本地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与种植蔬菜相比,每个大棚效益提高30%左右,市民也吃上了本地产的大批量新鲜香菇。

  这段时间正是郊区河底镇北庄村鑫海种植专业合作社高效农业示范园香菇上市的时间。首批5000公斤高品质香菇进入位于广阳路附近的蔬菜批发市场和桃林沟果蔬交易市场。

  “与之前种植蔬菜、水果相比,每亩香菇的生产效益提高30%左右。关键是,合作社生产的香菇销路不错,在批发市场销售可以给市民供应更加新鲜的本地香菇。”合作社负责人白青海说。

  鑫海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如何通过调整种植结构,让大棚的效益一步步提升呢?

  妙招一:选好种 种好菜  

  走进鑫海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示范园的香菇大棚,一个个菌棒整齐排列。来自浙江省丽水市的香菇种植技术人员朱益程说,今年6月,合作社引进了20亩、12万棒香菇,每个菌棒大概能产香菇1公斤左右。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每公斤10元左右,行情不好的时候每公斤五六元,每公斤香菇均价约8元。按年产15万公斤计算,年产值有100万元。说起种菜,白青海笑着说,“种了五年菜,一年比一年有经验,种了不少品种,现在终于找到了收益较高的香菇。”

  多年前,白青海经营着一家煤炭销售公司,是当地有名的“煤老板”。随着村办煤矿政策性关闭等原因,煤炭贸易运营日趋艰难,于是白青海想到了转型。当时,经过协商,他整体承包了北庄村的日光温室基地,组建了鑫海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错季温室精品蔬菜。

  接手后,白青海投资120万元维修了40个日光温室大棚,全部换成了钢筋骨架,增强了温室的承重和抗击雪灾的能力,为每个温室安装了卷帘机和保温被,代替了原来的人工拉卷草帘,既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又增加了保温效果。

  种什么菜有市场?他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细菜和高档瓜类应该有市场。于是,白青海多方咨询、联系,从山东寿光高薪请来了种菜农艺师常愿祥,指导合作社错季种植温室蔬菜。

  按照农艺师的指导,工人们在完成温室追底肥后,种上了西瓜、甜瓜、黄瓜、西红柿、彩椒、青椒、辣椒、芹菜等错季温室瓜菜,特别是第一茬温室瓜菜的上市时间正赶上春节,卖了个好价钱,其中3棚西瓜、甜瓜产了近万斤,收入6万余元,4棚黄瓜、西红柿总收入超过4万元。这样算下来,先期的7个温室一茬就收入10万元。

  白青海成功转型。

  妙招二:重基础 用科技

  如何种好日光温室错季蔬菜?建设伊始,白青海就明白,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拥有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让基地可持续发展。在郊区蔬菜中心、科协等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他与社员们多次赴山东、陕西、内蒙古、辽宁等地考察,借鉴外地先进的温室大棚建设经验。

  学习归来后,合作社从完善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着手,建成了容量为200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完成了1800米的提水管道,架设了2公里长的电力设施,硬化田间道路,增设病虫害防治设备300套,并添置了滴灌、卷帘机、增温机、喷雾器、旋耕机等先进的农机设备,建成了设施设备一流的日光温室、大棚基地。

  “实现蔬菜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前提是设施,核心竞争力是科技。只有让合作社的菜农掌握先进、实用的种植技术,使他们成为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才能提高种植效益,实现合作社和菜农的‘双赢’。”白青海说。合作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高薪聘请山东寿光的一位蔬菜种植专家作技术顾问,对菜农开展日常培训。他还积极组织菜农参加由郊区蔬菜、科协等部门举办的新技术推广应用专题培训班,接受系统的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基地推广种植的“刘旺”甜瓜、“至尊红玉”西瓜、“金露三号”香瓜及“格雷”尖椒、“红太极、黄太极”彩椒、“亚美娜”西红柿等优良水果和蔬菜品种,经过试验种植取得成功。经过农业专家口感、品相等方面鉴定,对基地出产的水果、蔬菜给予一致好评。在市场和超市销售后,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

  妙招三:调结构 菜变菇

  为了提高效益,合作社实施种植结构调整,引进香瓜、西瓜、葡萄、油桃等水果,一个大棚年纯收入近2万元。“不管怎么调整种植结构,一个大棚的收入很难突破两万元。怎样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更大的效益?”白青海困惑了。

  今年5月,白青海带着合作社有关人员到浙江省丽水市考察香菇种植项目。那里,日光温室大棚里种植香菇,每年能有4万多元的收益。这种高效农业项目打动了白青海。经过协商,白青海聘请浙江省丽水市香菇种植技术人员李靖、朱益程来到本地,合作社投资70万元改造了合作社8个原有日光温室——外部覆盖了遮阳网,内部改造成香菇种植模式。随后,合作社购回600吨木屑和香菇菌种,自制了12万支菌棒,在日光温室中培育。

  经过科学种植,8个日光温室的12万支菌棒长出了一朵朵富有生命力的伞状香菇。朱益程说,香菇和别的农作物不同,它需要花费很大的心思,对温度、湿度都有要求。在白青海看来,尽管种植香菇对技术要求较高,但是相比种植蔬菜瓜果来说,工序较为简单,用工也少,市场行情稳定,效益更好。

  在种植香菇的同时,白青海还联系了我市广阳路蔬菜批发市场和桃林沟果蔬交易市场的经销商。11月,合作社进入采菇旺季。按照合作社“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理念,通过对接市场,实行订单销售,使合作社首批5000公斤高品质香菇产品销售到了固定的经销商,市民也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香菇。(任继萍 郭文彬)


来源:阳泉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中华发展报道网 公道网 河北企业网 法讯网 民间文化艺术 汽车总网 时代纪实 时代中国 冒个泡网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3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