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长”出增收产业


时间:2021-04-17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去年以来,六安市叶集区以主体引进促流转、以产业发展促出租、以集约利用促复垦等模式,扎实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效。

作为全省18个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县之一,叶集区确定了洪集镇的会馆村、金星村与平岗街道的芮祠新村、和平村为试点示范村。

“这四个村因地制宜,各展所长,设法把闲置住宅和闲置宅基地盘活,用来发展特色产业。”叶集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怀远告诉记者,会馆村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仓储加工业,金星村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养殖业和新型建材产业;和平村和芮祠新村依托“江淮果岭”建设和知青文化点、芮氏宗祠、史河总干渠平岗切岭等文化资源,盘活利用闲置住宅和闲置宅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居康养等。

 

会馆村历史悠久,早在六安州之前,会馆就是古“娥眉州”所在地。彼时,会馆村水运发达,商贾云集,清末年间晋商在此建有“山西会馆”,该村因此而得名。该村及周边有近3万余亩土地用于稻虾综合种养,发展稻谷烘干、仓储及稻虾米深加工,市场前景广阔。

“经多次沟通协调,村里两户村民的7.1亩闲置宅基地经过平整后,去年出租给洪达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建设烘干房和大米加工厂,每年租金4000元,租期20年。”会馆村党支部书记许继甫告诉记者,该村还争取项目发展资金490万元和社会资本100万元,投资入股洪达公司,采取不低于7%的保底分红,每年为投资人增加收入41.3万元。公司为当地村民提供了10多个就业岗位。“我以前在外地打零工,因孙子孙女已到入学年龄,我要回来帮助看护。正巧,洪达公司上马大米加工项目,我现在就在家门口的这家公司务工。”村民许绍田说,工资一年有近4万元。

针对外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多,生产生活用房需求量较大,而本村闲置住宅多的实际,会馆村积极对接供需双方,将闲置宜用房屋对外出租。目前共出租闲置农房9处,解决9家外来经营主体的用房需求,为村集体和农户分别增加收入6000元和2万余元。

“会馆村新西、新中两村民组43户宅基地长期闲置,既浪费土地资源,又影响村容村貌。镇村利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进行复垦治理,新增耕地20.6亩。”洪集镇农经站站长倪成勇告诉记者,这些地以500元/亩流转给大户耕种,每年可增加农户收入1.03万元,增产粮食3万余斤,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

 

金星村畈屯村民组属于丘岗地区,农村宅基地面积较大,该村30户村民闲置宅基地110亩相对集中连片,附近无居民区,发展畜牧业条件优势。经镇村联系推介,六安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将闲置的宅基地全部流转,建设高标准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每年支付农户土地租金6万余元。村民吴中明的闲置宅基地5.08亩流转给汉世伟公司,每年租金收入3048元。同时,该公司还租用村集体荒岗168亩,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

“目前,猪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建成后可带动当地10多名村民就业。”金星村党支部书记张成义介绍,今年他们又盘活新庄村民组4户闲置宅基地12亩,计划出租给振洋建材有限公司新建建材厂,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4万元,4农户每年可增收1万元。

“2020年12月底,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农村居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奖励补助办法》,这个政策对加快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徐怀远表示。(冯长福)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