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泗县:新庄群众话“新庄”


时间:2019-07-15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中国三农观察网:近日,笔者跟随着泗县县委宣传部组织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活动来到了位于泗县韩徐村的新庄,刚到庄头,天空飘起了“太阳雨”,使这酷热的天气显得格外的凉爽、清新。环庄而走,皆是沥青路,行数百步,中无杂树,石榴冬青、夏花芳草、竹林树柳,水牵风抚,错落有致的铺在房前屋后;小桥流水、凉亭广场、长廊半绕、红瓦白墙,一两层房屋,无残垣断壁,一步一格局因势而落;望远处,雨润如酥、阡陌交错,似春笋,一株株玉米破地而出。

记忆中的新庄不新,现如今新庄焕然一新,带着新奇来到了离广场最近的一户群众家。刚进入房屋,户主周华连热情的搬板凳、倒热水,这时其母亲张献兰从里屋出来,大家坐在老人家旁边倾听新庄的变化。

“我今年90岁了,19岁嫁到新庄,一直都住在这个地方。”张献兰老人出生于1929年,1948年嫁到新庄,时过境迁,见证了70年来新庄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候刚到这里住的是三间泥墙茅草屋,吃的东西基本靠外出讨,后来有了5个孩子,生活更苦了,一直到八几年才盖起了石头垒的屋子,门前这一片是片杂草水汪,还是共产党好,怎么想也没想到有现在这么好的日子过哟。”说到这里老人家十分的沉思中有略显激动,转身回到了屋里。

“到了90年代,我家才盖起了三间瓦房。”顺着周华连指着的方向,在院子后方看见了年久失修的房屋。“家里条件一直不好,老伴残疾,2014年进入了贫困户,这几年党的政策好,小孩上学不要学费,种的黑豆也给了补贴,现在所住的这三间房屋也是政府给的危房改造,房前屋后的荒地也都统一规划,种上了软籽石榴和冬青,政府出苗、出肥料、出技术,等熟了,村合作社回收,我们落钱,2017年我家也顺利脱贫了。”一颗颗套着保护袋的石榴在来时的路上随处可见。

这时候,张献兰老人家从屋里更加精神抖擞地走了出来,换了身红色格子的长袖杉。“现在的衣服没有补的地方,都是新的。”

门口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来到了广场边的长廊里,大家依廊而座。“当年非常的穷,是个贫困村,我们这地方偏,路没有路,到处都是杂草、树蒲、垃圾堆、脏水沟,改革开放以前出行只能看天,下雨天根本出不去。”老党员汤连登深有感触地回忆了起来。“1983年,汤连洲是我们庄第一家盖瓦房的,青石红瓦,2000年才铺起第一条砂石路,那时候的生活比改革前是好的,但和现在还是没法比。”

随着村庄的发展,新庄群众的思想和观念在不停的解放、转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前几年铺环县西路、建设村庄时,有些群众不理解,现在我们脚下的地方以前都是厕所、猪圈、臭水沟,就那还不给扒,不给规划。”村民朱肃华说起了自家事。“我家老头也不给扒,我一把把他拉过来,凶了他,让村里扒,有全心全意的共产党,我们群众就相信,共产党对老百姓是真的好。”

“现在垃圾都自觉的放进垃圾桶,这老太太,就是刚才在她家的,90多岁了,天天早上五点多起来捡废纸烟头,都是义务的,没人让他干,这么大年纪了,我们还能不自觉吗。”

“谁不想成为美丽庭院、十星级文明户啊,这些设施就像自己家的一样,心疼的不得了,有人损坏了,我们都第一时间告诉村里面。”

“现在的生活变化太大了,生活习惯也健康,早上锻炼,晚上跳广场舞,以前都是杂草、虫子,想锻炼也没地方,庄里面也没有打牌赌钱的了,喝酒的人也少了。”

周围的群众都开始说起了自己心中新庄的变化。新庄以前不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生了飞跃的变化。现如今新庄焕然一新,是远近闻名的“新庄”,并已脱贫出列,新庄群众活的更加有劲头、有盼头、有干劲。(朱立杰)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