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交城县大游底村:昔日贫困村 今朝换新颜


时间:2019-06-23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早晨的大游底村沐浴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中。

天湛蓝,云如絮,苍穹如洗,山河如画。4月25日一大早,我们来到了水峪贯镇大游底村。春风融融,树木蔼蔼,鸟鸣啾啾,山花烂漫,让人不由感叹,好一派欣欣向荣。

沙棘产业帮助村民走上精准脱贫路

又是一年春风起,正是农家“赶春忙”!暮春时节,大游底村村民正在田间劳作,抢抓农时开展农事作业,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忙碌景象。

在村后二三里外山上一片片沙棘林里,该村沙棘种植合作社的社员也在进行沙棘的春管工作。大游底村党支部书记张永青是个种地的好把式,他一边用一把大剪刀“咔嚓咔嚓”裁剪干枯的枝丫,一边介绍:“这是去年秋季栽植的沙棘苗木,第二年春天生根发芽早,见风就长。”

据了解,大游底村是一个行政村,由大游底村、张家庄、西山头、成家举四个村子组成。张家庄村整村拆迁后,为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大游底村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开展了“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大力发展整村搬迁后续产业——沙棘种植,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村民(贫困户)的模式,以瑞丰公司牵头,大游底村集体资金入股,土地流转,村民劳务输出、分红的形式,种植了520多亩沙棘,这样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增加了村民收入,保证了贫困人口增收。

张永青介绍,“村民种植沙棘果,一亩地能赚2000多元,比种粮食赚得还多。”瑞丰公司负责人说,“沙棘果已经是大游村农民的‘摇钱树’,大游底村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每年人均纯收入近万元。”

据瑞丰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大游底村沙棘果的种植面积有520余亩,今年计划再栽种800亩,将来要达到3000亩。沙棘的最大特点就是耐旱、耐寒,易成活。根据果苗的大小,栽植三四年结果,每亩能栽80—100棵,每棵每年能产15公斤果,每公斤果价格在3元至6元不等,田间护理也很简单,主要就是剪枝、除草等活计,适宜农民栽植。

从2016年至今,不少农民靠栽植沙棘脱贫,合作社流转的土地中也有不少是贫困户的,一些没有入社的贫困户也在合作社打工,每年可增加三四千元收入。企业用人也尽可能多用贫困户家庭的成员,家里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沙棘种植为大游底村精准脱贫提供了强大助力,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对沙棘果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瑞丰公司将引导更多农民加入栽植沙棘队伍。目前已有30户村民加入合作社,村民发展种植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如今,沙棘已成为该村的一项特色扶贫产业。张永青说,”沙棘种植适合山区气候条件,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更是践行县里‘2+5’产业脱贫战略,开展‘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行动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土地,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发挥优势,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村民居家养老

“大游底村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89人,这几年,村里年轻人因为在外打工,工作忙,压力大,家里有老年人的往往疏于照顾,他们的生活孤独不说,一日三餐大多都是将就着随便吃点,咱们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初衷就是本着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建的。中心给老人们提供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的午餐和优质全面的服务,他们白天在这里还可以打打牌、下下棋、看看书、看看电视等。”张永青介绍。

据了解,大游底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在村中心地带拆旧基础上修缮建造的。中心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房屋8间,提供日间照料和住宿服务。中心设有日间照料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娱乐室、老年人餐厅。中心雇请厨师为老人做一顿午饭,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同时,中心还最大限度地为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安全的活动空间,老人们闲暇时光有了好去处,大爷可以下下棋,大娘跳起了广场舞。

“大游底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效果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养老新的发展方向,接下来,我镇要结合实际,把村里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起来,争取早日实现全镇全覆盖,充分整合资源,发挥中心在乡村养老、脱贫攻坚等工作中的积极推动作用,让镇内的老年人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该镇镇长宋霖说。

小病不出村 家家吃上干净水

4月25日上午一大早,大游底村70多岁村民闫海成因上火牙疼,来到村卫生医疗所看病,他高兴地说道:“现在村里建成了卫生所,头痛眼花就方便多了。”大游底村以前旧卫生医疗室为临时租赁场所,面积不足25平米,且存在药品、医疗器材短缺现象。为改善村卫生所就诊条件,提高卫生硬件水平,达到村卫生所标准。大游底村申请县卫生局补助资金15万元新建了村卫生所。新建后的卫生所共60平米,设药房、处置室、诊疗室、观察室各15平米,能承担其卫生管理、疾病防治、妇幼保健与公共卫生职能,极大方便村民就诊。

谈起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他非常庆幸能够在古稀之年,看到破落的小村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人勤春来美,家和喜事多”。迎着温暖的春风,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走在在大游底村,只见主街道两旁的墙上彩绘着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绘画作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张永青介绍,过去村里垃圾堆、柴火堆、煤炭堆到处都是,为此,村里开展了“六净两整齐”(庭院净、被褥净、厨房净、厕所净、禽舍净、个人卫生净、室内外物品摆放整齐、花树修剪整齐)卫生大比拼活动,以往街头巷尾的“垃圾堆”早已不见踪影。

在大游底村,以往家家户户都是吃自家井里的水,村里饮水工程修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使用30年。因使用年限较长和设计不合理,出现漏水现象,一片泥泞,吃水也很不卫生,虽多次维修但未能根本解决问题。去年环境整治时,经村两委会议研究决定于2018年5月对蓄水池底部加固,200米管道进行更换,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吃水安全了。

去年,大游底村又抓住全县开展“乡村文明户评比行动”的有利时机,推动环境整治与乡村文明紧密结合,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引导各村组新上文化墙,开展文明风尚、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等方面的宣传,举办了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点发力,查漏补缺,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带来了获得感、幸福感。大游底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环境优美、靓丽整洁、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的宜居农村;成为了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富裕农村;成为了文化繁荣、和谐幸福的文明农村。

不知不觉间,大游底村家家户户炊烟再度升起,天色也慢慢暗了下来,落日的余晖掩映着一群褐色的鸟群带着盎然春意振翅飞向远处的密林,小村落安静美丽的夜晚又到来了。

(来源:交城新闻办 任红生)

 
 
(责编:赵芳、白鸿滨)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