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湟源县聚焦“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偏远脑山村庄,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原则,努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帮助贫困群众挪出“穷窝”。
2016年以来,该县严格按照调查摸底、规划设计和“三公示”等规定程序,聚焦搬迁对象安置点选址、拆迁复垦、后续产业发展等关键环节,严守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住房面积的“标线”、群众不举债的“底线”和资金项目管理的“红线”,优先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地制宜选择进城上楼、就近搬迁、集中安置等多种方式,实施完成16个贫困村贫困户236户755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群众自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创业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有效解决了 “出行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娶妻难、增收难”等实际困难,真正把扶贫扶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
以波航乡麻尼台新村为例,他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实施了饮水安全、污水管网、道路硬化、农电升级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配套了标志性山门、停车场、水冲式厕所等设施,实现光纤网络、维稳安全管控设备全覆盖,村庄村容村貌彻底改善。
同时,注重技能培训,按照群众意愿和搬迁规划,确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采取“送上门”“派出去”等方式,着力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先后举办餐饮服务、礼仪接待、舞蹈等培训班26期900余人(次),组织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外省学习,发挥“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注重引导帮扶。截至2018年底,共培育农家乐20户,农家客栈93户,当年就带动就业240人(次),接待游客2.56万人(次),实现纯收入105万元。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