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守青山护碧水——安徽和县打造美丽长江岸线见闻


时间:2019-05-23  来源:网络 点击:

三农电视台讯:“变化太大了。以前村边的造船厂噪音大,村里垃圾没人清运,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现在则是水清岸绿景色美。” 眼看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改善,自小生活在江边的安徽和县针鱼村村民张悠地打心眼里高兴。

  近年安徽省持续开展生态复绿增绿,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沿江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绿化提升面积累计已超万亩。

  4月中旬,记者来到安徽和县,见到宽阔的江面波光潋滟,江堤内外草木葱茏。拆除非法码头、复绿造林、长江岸线村庄整治……经过长江岸线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千年古县和县重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诗中美景。

  走进针鱼村,只见道路整洁垂柳依依。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垃圾每天都有专业公司清运。今年长江沿线开展村庄环境治理,针鱼村对村里的水系进行清淤整治,种上莲藕净化水质,现在池塘里的水清了,鱼虾也回来了。

  记者在紧邻江边的针鱼村村口看到,长江大堤内侧大片新栽的柳树在阳光下吐绿抽枝,上百亩柳树已基本成林。

  “种树的地方原来有金付、安顺两个造船厂,去年年底县里开展长江岸线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县内4家造船厂拆除了3家。”历阳镇宣传统战委员张永平告诉记者。

  拆除的不只是造船厂。为了长江水常清岸常绿,和县还拆了江边21家非法码头、查封22家“散乱污”企业、拆除畜禽养殖场209家、复绿造林520多亩。

  记者驱车沿长江大堤从历阳镇金河社区驶向乌江镇,沿途处处可见新栽的红叶石楠、柳树、紫薇生机盎然,在大堤两侧形成绿色生态屏障。

  位于乌江镇的龙港船舶是和县长江岸线综合治理中唯一保留下来的造船厂,按照整改要求,这个船厂投入近600万元修建专业的危废库、固废库等环保设施并已投入使用。

  龙港船舶的负责人守其龙说,整治前长江岸线各种散乱污企业不但污染了长江生态,也造成了市场的无序竞争。长江岸线的生态治理虽然暂时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只有坚持生态优先,才能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将近中午,记者在乌江镇生态巡逻点遇到刚从大堤巡逻回来的生态巡逻员徐海。

  “我们这个巡逻点有四个生态巡逻员,负责十几公里沿江责任段,巡逻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防止倾倒垃圾、偷排污水、秸秆焚烧等破坏长江生态的现象。”

  目前,和县在沿江的各个乡镇都设置了生态巡逻点和生态巡防员,划分监管区域并责任到人,形成网格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大堤上还安装了十几个摄像头进行全天候监控。

  地处长江冲积平原的和县境内水网纵横,土壤肥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菜园子”。

  为了不让一滴污水流进长江,和县强化控源截污,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引导农民用生物有机肥替代农药化肥,推广高效栽培技术,减少了80%的农药化肥用量,现在这里已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出口蔬菜示范区,年产各类蔬菜110万吨,产值达21亿元。


来源:网络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