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大学的好坏并非“排行榜”说了算


时间:2021-11-08  来源:未知 点击:

最近,2022QS亚洲地区大学排行榜单发布。5所中国大陆院校上榜前10,依次为北京大学排行第2、清华大学第5、浙江大学第6、复旦大学第7,上海交通大学第10名。其中,北京大学的排行较去年上升了5位,清华大学下降3位。

大学的好坏并非“排行榜”说了算

大学排行自诞生以来,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一般认为,大学排行起源于美国。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依据“学术声誉”(当时唯一的指标)对全美1308位大学校长开展市场问卷调查,发布的“美国最好大学”,旨在帮助有志上大学的学生作出信息充分的选择,具有为消费者服务的初始立场。随后,中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相继推出大学排行榜。由于这些大学排行中欧洲国家上榜大学较少,加之有过于侧重学术研究而忽视教学质量、国际化水平和创新意识等因素的倾向,因此,欧盟从2013年起推出了基于欧洲评判标准的世界大学排行榜。目前,较具世界影响力的有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QS世界大学排行等。

对大学进行排名,本来并非坏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但学校的好坏,却不是简单的“排行”就能认定。因为,优质的学校不一定是“好”的大学。以现代教育的眼光来看,烽火硝烟中的西南联大很难冠之以“优质”之名,但是其仍然可以被认为是“好”的大学。由德国洪堡所创办的柏林大学,建成于1809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哲学家,爱因斯坦、黑格尔、叔本华都曾在此任教,但是,由于德国的大学使用德语进行教学与研究,所以无缘大学排行榜榜单前列。

大学承担的使命是多元而复杂的,因此,对大学的评价也应基于多维度的综合审视。大学的主要职责是培养治理未来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下一代,研究解决当前的科学、工业和技术、社会福祉等问题,使社会更加美好。目前,主流的世界大学评价体系对定量指标过于倚重,对科研过度关注,狭隘化了大学的传统使命,绑架了院校个性化发展机会,加剧了知识量产、校际攀比,甚至国际竞争运动,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教学和社会服务等功能的边缘化。这进一步造成评价“盲区”的扩大,大学场域中的许多元素,如学术自由、人文追求、思想启迪等,无法被量化。

长远来看,大学评价需要跳出排行思维,避免将鲜活生动、富有内在精神气质的大学,机械地外化为空泛的符码和没有灵魂的数字。如果不能超越排行思维,使用创新性的评价指标也只能是“旧瓶装新酒”式的做法,难以真正促进大学的发展。大学评价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市场的投入与反馈,政府的推动与协调。对此,我们还需要更新评价理念,完善评价标准,丰富评价内容和方法。


来源:未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