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安徽:未来三年农机补贴怎么补?


时间:2021-08-04  来源:三农电视台 点击:

记者7月28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我省已制定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方案初步提出,我省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为15个大类41个小类138个品目,补贴机具种类和标准有部分调整。

突出水稻插秧茶叶烘干等机具

省农业农村厅农机装备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我省将粮食、生猪等重要农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全部列入了补贴范围,应补尽补。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共15个大类41个小类138个品目。与往年相比,突出了对深耕整地、播种、植保、烘干、茶叶生产加工、“两利用”等农机具的补贴。推广使用智能终端和应用智能作业模式,深化北斗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确保农业生产数据安全。将成套设施装备纳入了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

各县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资金供需实际,从我省补贴范围中选取补贴机具品目。“优先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畜产品生产、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以及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和数字化发展所需机具的补贴需要。”上述负责人表示,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种类提升了水稻插(抛)秧机等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所需机具,丘陵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急需新机具以及智能、复式、高端产品的补贴额,同时将按年度对区域内保有量明显过多、技术相对落后的机具品目或档次剔除出补贴范围。

继续实施连栋温室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和对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原植保无人飞机试点)进行购置补贴,具体操作办法另行通知。各地特色农业发展所需和小区域适用性强的机具,可列入市、县财政安排资金的补贴范围,具体补贴机具品目和补贴标准由各地自定,不得占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

薄弱急需产品提高补贴额

补贴标准上,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行定额补贴。在确保资金供需紧平衡的基础上,我省将围绕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急需机具以及智能、复式、高端农机产品的推广应用,选择水稻插(抛)秧机、茶叶色选机等不超过10个品目的产品提高补贴额,其补贴额测算比例可提高至35%,其中,通用类机具的补贴额可高于相应档次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增长幅度控制在20%以内,具体报农业农村部备案后实施。

2021年起,对区域内保有量明显过多、技术相对落后的轮式拖拉机等机具品目或档次降低补贴标准,确保到2023年将其补贴机具补贴额测算比例降低至15%及以下,具体报农业农村部备案后实施。

意见提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发现具体产品或档次的中央财政资金实际补贴比例超过50%的,市、县应及时组织调查,对有违规情节的,按相关规定处理;省农业农村厅将组织对相关产品及其所属档次补贴额进行评估,并视情况对补贴额进行调整和向社会公布。

自主购机先购后补

根据上述负责人介绍,2021-2023年我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按照“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方式实施。

购机者自主选择购买机具。鼓励非现金方式支付购机款,便于购置行为及资金往来全程留痕。之后,购机者应及时携带所购机具、身份证、户口本、购机发票和“一卡通”原件,以及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自主向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提出补贴资金申请,严禁补贴机具产销企业代替购机者到主管部门办理补贴申请手续;再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依据程序进行审核、公示、并兑付补贴资金。

我省将推广应用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等技术的手机App,加快补贴资金兑付,优化办理流程,缩短机具核验办理时限。对套取、骗取补贴资金的产销企业实行罚款处理,从严整治违规行为。

省农业农村厅强调,农机购置补贴属约束性任务,资金必须足额保障,不得用于其他任务支出。各级财政应当依法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补贴政策全面实行跨年度连续实施,除发生违规行为或补贴资金超录外,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购机者提交补贴申请,且补贴机具资质、补贴标准和办理程序等不受政策调整影响,切实稳定购机者补贴申领预期。购机者对其购置的补贴机具拥有所有权,自主使用,可依法处置。


来源:三农电视台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