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千年石枧堰


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三农电视台湖北讯(吴梅芳 康旭)石枧堰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油市村白石港中段,汇集着数百里山峡的溪水,碧波荡漾,灌田万余亩,大旱之年,附近几个村庄的百姓赖以生存。石枧堰古以石圳如枧而得名,又因处于两座石山嘴相夹的窄处,也称石嘴堰。

石枧堰附近的金城山,有一座“山谷书院”,黄庭坚在这里读过书。相传黄庭坚有一个姑妈嫁在金城山下,小时候常到姑妈家去玩,就在金城书院读史习书,为日后成为著名诗人、书法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金城书院亦因此改名“山谷书院”。崇阳至今流传着黄庭坚“朱笔点蛤蟆”“心专误食墨”的趣事。

如今的金城山,高不足百米,十分普通,没有云水烟霞的美景,只有乱石遍地的凄凉。据说北宋以后,山谷书院几经修复,院舍齐备,茂林深幽,书声远播。1938年日本攻占崇阳时被炸得荡然无存,斯文扫地,令人叹息。虽然山谷书院的遗迹不存在了,但石枧堰还有他留下的“金城墨沼”。同治五年《崇阳县志》记载:“金城山……宋黄庭坚读书其上,山阳白石港中流石矶,其洗砚沼也。”被后人称为“金城墨沼”的洗砚沼,是崇阳古八景之一。

从金城山到石枧堰,会经过一条空气清新的林荫道。远看石枧堰的侧面,只见一道宽阔的瀑布从堰脊上落下河底,卷起千堆雪,白雾排空。正面看石枧堰,古堰汇集着从千百条溪涧奔涌而来的碧水,浩渺而幽深。当水流至堰脊时,像亿万条春蚕同时吐丝般,将一匹巨大的白练整齐地抛落堰下,源源不断。瀑布泻潭后,咆哮汹涌,卷起无数雪浪银波,发出如铜鼓金钟之乐,又如万马奔腾战鼓轰鸣之声,在空中悠扬地回荡,浑然而成黄钟大吕之韵。

河床有许多巨石,刚泻下来的瀑布如一群侠女跃海,挥舞着如刀似斧的波浪,在一群巨石间左奔右突,回环往复,甚而姿态翩跹,以柔克刚,将一个个坚硬的玩石削砍得奇形怪状,百孔千疮,显示出水击石穿的神奇。经过一番厮杀,侠女累了,不停地喘息,吐出一串串水花,最后渐趋平静。碧水束成一川,如玉带舒展,悠长地向隽水河流去。

千年石枧堰

石枧堰有山水之美的另一种意境,就像深入民间的艺术家发现了一只年代久远的青花瓷那样为之心动,即便不能收藏,也要仔细地观赏。

千年石枧堰

经过千年的风雨沧桑和无数次的山洪冲击,为什么石枧堰的坝体却能坚固难摧呢?据旧志记载,这得益于清康熙年间一位饶太婆的功劳。康熙六十一年生员王淇之母饶氏捐银百两,令次子王淙为陂正,聚集工匠,自当年秋至雍正三年冬,费资一千余两,费工五万余个,凿石加铁闩、铁铤,涂石灰八万石,用去糯米不知多少担。在老堰的基础上进行加砌,厚至五丈,高至一丈五尺。正堰子堰俱鼎新,堰体较前坚固有加。知县林日煟、县尉周开泰树碑以记其事。

在饶太婆为头修堰之前,堰已被洪水冲坏37年无人维修,很多村庄田地荒芜,村民饥肠辘辘,有的家庭甚至倾巢而出,到处逃荒。不闻鸡犬之声,妇女饿得几年不孕。

一个柔弱的太婆,面对村里的惨状,毅然带头捐出终生积攒的一百两银子,以实际行动号召乡亲们捐钱出工,还让小儿子当陂正,负责修堰。铁闩、铁铤是她的意志,石灰和糯米是她的情意,这一切糅合在一起,终于使石枧堰坚不可摧牢不可破,使良田万亩稻菽千重,使这条堰水能够偎着大地娓娓倾诉,一路欢歌。

用高尚品格、慈悲为怀这样的词语不足以形容饶太婆这一非同凡响之举。只能理解这是出自一位伟大母亲的本心,不愿看到生灵涂炭。乡人四处传颂她的善念和美德,以至于史上两位县官为其树碑立传,百世流芳。

那流淌千年的堰水,就像是饶太婆的乳汁,滋润着白石港两岸的生命,灌溉着数村万亩农田,也养育着这一方文明。这条堰,养育了明代汪文盛、汪宗伊一门两代4个进士3个举人,这7人功成名就,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名闻朝野。这条堰,养育了清朝农民起义领袖钟人杰,当时官府腐败,剥削百姓,民不聊生,钟人杰揭竿而起,自封钟勤王,杀县官,放冤民,引起朝野震惊,终被数省兵力剿灭,邑内民间诗人陈瑞兆据此史实写成长诗《钟九闹漕》,被学者誉为汉民族长篇叙事诗的代表作。

千年石枧堰

明朝崇阳知县黄直写有《石枧陂记》,文中说,他来崇阳工作后,有一天徐典史请示工作,说石枧陂(堰)有破损,需要整险加固。黄知县体察到崇阳最重要的水利工程是石枧陂,便将任上修堰之事进行了记述。

正因为石枧堰滋润了一方生灵,肥沃了大片良田,所以在饶太婆修堰以前,自唐至明,屡废屡修。该堰始建年代不详,据同治五年《崇阳县志》载,只大略知道,后唐长兴二年,陈姓知县进行过整修,以木支堰,没过几年,木朽堰坏。宋宝庆初,摄篆刘焕易木以石,但石头与石头之间有缝隙的弊病,不久堰就坏了。淳祐年间知县陈仲微、明洪武十年知县元俊、嘉靖九年典史徐球等皆先后修葺过石枧堰,但不能永固。万历三十三、三十四年间,知县杜宗彝、李冲又相继整修。当时为纪念这两任知县,乡人在石枧陂大圳南岸建有“二侯庙”。

别的陂堰也经常有修葺,但费用较少,容易修就。然而石枧堰却难以修好。明进士王应斗在《重修石枧陂记》中记载“盖其址踞溪山之冲,飞流陡迅如建瓴下,势不易支也。顺治十二年,山雨暴发,惊涛排空,倒石十余丈,推徙三百余步而沉于潭,则从来堰害所未有”。时任知县贾汉谊组织修复,十分艰难。康熙十九年大水冲坏堰坝十丈,知县金绵祖组织修葺,仅过六年又被大水冲坏,随后37年难以修复,田半荒废,百姓四处逃难。饶太婆修堰之后,道光二十八年,大水损堰,知县鹿启烈补修。1959年,堰顶用水泥砂浆砌块石,加高至4.5米,长272米,蓄水如碧玉。

与饶太婆不同的是,历代知县和政府修堰,是其本分工作,不足为奇。堰坏不修,则田地荒芜,百姓既无公粮交县衙,更不能饱腹,大旱之年,四处逃荒。

历代有不少文人墨客为石枧堰吟诗作赋。清朝吴寿平写有《石枧陂诗》:“冈峦腾沓赴巨陂,以水束石石战水。一溪远自东南来,山脚回旋走怒雷……”生动地描述了石枧堰的景象、瀑布的巨大威力和水与石之间的纠结。古人金启南写有《石枧堰奇石诗》:“奇石拔地出,伛偻观流泉。”那矗立的一群巨石,就像一群性情中人,弯腰曲背地注视着上头流下来的瀑布,见证着石枧堰沧海桑田的千年历史。

千年石枧堰

石枧堰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而且是一处美丽的人文景观。春天,农人耕耘,犁耙水响,油菜花分泌缕缕清香,蜂飞蝶舞,莺啼雀鸣。 夏天光看水就醉了。秋天,堰水宁静如镜,凝翠聚玉的深潭如淡定的哲人,从容地看云烟卷舒。严冬来临,古堰就像一篇童话,生命与色彩化作一道不朽的风景。

千年石枧堰

石枧堰如一颗古老的明珠镶嵌在崇阳大地,极具旅游休闲价值。多年前,退休回乡的农业专家、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刘泉源建起了四星级“古堰湾休闲农庄”, 农庄有园林式观光果园180亩,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林下养土鸡,鸡和蛋常年俏销;种有机香稻100亩,网上销售,很受欢迎;有机蔬菜20亩,自产自用,从采摘到餐桌不超过15分钟。游客可以亲自采摘瓜菜水果,体验回归自然的乐趣。

千年石枧堰

乡村旅游的开发,增添了石枧堰的魅力,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它丝毫不介意世人探秘访胜,一览无余地将自己展露在天地间。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春天的油菜花,秋夏的各色果子,戏水古堰湾,品尝河中鲜鱼、地道土鸡和无公害蔬菜,令饱受污染之苦的游客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千年石枧堰

古堰湾的旅游效应,让油市村名扬荆楚,2014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并被评为“湖北省旅游名村”“宜居村庄”,入选了全国1000个“最美乡村”。(图/杨国强)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