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范县:响鼓重锤决胜脱贫攻坚


时间:2019-06-02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范县王楼镇东张村打造水环境、发展水经济,仿佛黄河岸拂过“江南风”

    范县濮城镇毛营小龙虾养殖基地迎来丰收时刻,70余户贫困户从该基地获得稳定分红

    范县利伟玫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美丽”来脱贫

    食用菌种植为贫困户打开脱贫新天地

    温棚瓜菜种植是范县重点脱贫产业

    本版图片均由僧少琴摄

    幸福的范县张庄乡千安社区,这是我省首批建成投用的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安置区


    中国三农观察网讯:风帆正举万象新。行走在范县大地,态势强劲的脱贫攻坚行动描绘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卷:从一村一韵的美景到易地搬迁的新居,从瓜果飘香的温室大棚到特色鲜明的种养基地,从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到勤劳脱贫后绽放的笑容,处处是新变化、新生活、新希望。

    近年来,范县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产业为根、立志为本、机制为要,以产业扶贫增活力、滩区迁建住新居、党建引领强根基等为支撑,积极探索可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新路径。

    “要以战则必胜的坚定信心决战决胜脱贫摘帽,严把时间高效推进,对照标准狠抓落实,切实补齐短板弱项,打一场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攻坚战。”范县县委书记王秋芳的话掷地有声。

    1

    高位推动脱贫攻坚战鼓擂

    3月29日,范县2019年脱贫摘帽誓师动员大会召开。全县县直各帮扶责任单位,各乡(镇、办)有关责任人,省、市、县派驻村第一书记,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1800余名党员干部“向脱贫摘帽发起总攻”;4个开展脱贫攻坚竞赛的“战区”递交军令状,全体县级干部及13个乡(镇、办)进行集体宣誓。

    尽锐出战、奋力前行。范县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工作任务重:1987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被确定为我省“三山一滩”脱贫攻坚主战场。与此同时,范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过程扎实、成效真实:2014年以来,151个贫困村中78个实现脱贫,累计脱贫11242户4143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04%。

    “2019年范县的目标任务是66个贫困村出列、1.2万人脱贫、全县摘帽。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要坚守‘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责任感,扑下身子干实事,不获全胜不收兵。”范县县长赵丽玲说。

    范县县委、县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需要坚强的组织领导和科学的决策指挥。一项项机制相继出台,旗帜鲜明抓落实: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按照责任分工“横到边、纵到底”的原则,为县级干部、乡(镇、办)党政正职、派驻单位主要负责人、驻村工作队等分别建立脱贫责任清单;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理念,抓好村“两委”换届和“回头看”工作,广泛开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魅力村镇“三面红旗”创建活动……

    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范县创新实行脱贫攻坚“红绿黑”挂牌督战法。重点围绕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网格化管理等13项工作进行挂牌督导,对工作推进较快且效果明显或排名靠前的挂“红牌”,对未完成工作计划或排名靠后的挂“黑牌”,其余的挂“绿牌”,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

    2

    抓住根本产业兴旺拔穷根

    在范县濮城镇罗楼村,一张张捕虾网“勾勒”出红火日子。村民们起个大早,几人合力把长长的虾笼从池塘中拖出来,不一会儿就往筐里装满青中泛红、活蹦乱跳的小龙虾。

    “长到40克左右的小龙虾,每公斤能卖70元。”据罗楼村小龙虾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勇介绍,该村已成立专业合作社,吸纳群众以土地、资金等入股,共流转440余亩土地用于发展小龙虾养殖,“6月份以后将进入小龙虾销售旺季,合作社可实现产值近200万元。”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范县大力培育温棚瓜菜、食用菌、小龙虾、畜牧养殖、特色种植等五大产业,积极推进荷花园田园综合体、“五彩黄河”旅游观光带等旅游扶贫产业建设,将黄河滩区、滞洪区和旱作区的资源劣势变优势,让产业发展效益真正落到贫困群众身上。

    小龙虾养殖在范县新发展面积7435亩,小龙虾养殖基地以及稻虾、莲虾综合种养示范区落地生根,引导贫困群众以多种形式参与产业发展;食用菌种植面积突破120万平方米,260余座现代化大棚有效带动贫困户实现增产增收;温棚瓜菜产业规划建设2.2万亩,经济林、中草药、构树等特色种植产业已发展5800余亩,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高效农业转变的“主阵地”;牧原100万头生猪养殖、惠盈肉鸭11个鸭棚建设项目已发挥作用,通过建立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增进贫困户内生动力。

    文旅融合释放强劲的产业扶贫效能。依托荷莲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板桥文化等文化资源,范县科学设计、精准规划,将昔日的穷乡僻壤打造为黄河文化旅游观光带、毛楼生态旅游区、万亩荷花园观光区。

    荷叶郁郁葱葱,游船惊起鸥鹭……每年盛夏时节,走进范县陈庄镇中原荷花园,宛如来到了“江南水乡”。“通过引进观赏莲藕品种,完善停车场、公路、木栈道等基础设施,开展‘最美荷花季’等活动,荷花已成为范县乃至濮阳的文化旅游品牌。”陈庄镇负责人对旅游带贫路径充满信心,“游客来了,餐饮、住宿、购物的‘旅游饭’火了,贫困户腰包也就鼓了。”

    3

    立足精准扶贫路径多元化

    一栋栋住宅楼如同城市小区,一条条水泥路旁绿荫环绕,居民三三两两聚在小广场上拉着家常……范县张庄乡千安社区是我省首批建成投用的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安置区,已接纳4000余名滩区群众在这里“扎根”。

    双庙朱村贫困户田爱芝正是其中一员。每天早上步行10分钟,她就能来到范县木业产业园,开始打磨木板的工作。“搬家搬出了新生活!”田爱芝说,因为滩区闭塞、照顾家人等原因,她之前没有外出打工机会,“现在社区里就有小学,孩子上学方便,俺在家门口打工,每月能挣三四千元。”

    脱贫攻坚成败在于精准。范县立足实际,既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多元化的扶贫开发主体;又直面热点、难点、痛点,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谋划好落实好。

    范县黄河滩区人口达8.2万余人,滩区迁建成为脱贫攻坚的必由之路。紧抓政策机遇,范县制订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推进方案,出台安置区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统筹考虑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保障、居住环境改善、特色产业发展等因素。截至去年年底,该县滩区迁建安置区工程已封顶113栋1075层,建设进度居全省第一。

    作为“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范县全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工作激活“沉睡资源”,“党建+集体经济+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贫困户”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在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会上,范县王楼镇东张村成为我省唯一村级代表,获得我国首次为10个新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颁发的登记证书。

    金融扶贫引来“活水”。范县为1.7万余户贫困户进行信用评级,并制作统一信用等级牌张贴在贫困户家中,贫困户据此享受扶贫贷款政策。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发放扶贫贷款4.4亿余元,实现带贫12611户,金融扶贫政策覆盖率达93%。该县筹集4400万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建立1个县级服务中心、12个乡级服务站、574个村级服务部的三级金融扶贫服务组织作为“阀门”。

    4

    改善民生补齐短板谋幸福

    “俺家有一儿一女,他们每人每季度缴纳600元赡养金,加上镇政府的补贴,俺们老两口一个季度可以领到1260元,足够日常开销了。”在范县濮城镇葛楼村村委会,领取今年第二季度孝善敬老基金和补贴后,贫困户李秀荣高兴地说。

    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兜住民生底线才能做实脱贫攻坚。范县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握关键环节,让更多贫困群众更公平地享受发展成果。

    “以前,俺村没有路灯,没有绿化带,没有小广场。现在设施和环境变好了,俺也改变想法加油干,坚决不给村里拖后腿。”范县颜村铺乡前五常村村民常学用的感受,来自身边环境的提升。范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抓手,按照“乡镇负责、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全民动员”的原则,对全县151个贫困村的村容村貌、户容户貌进行全面整治提升。

    以扶精神、扶智力、扶志气为重点的文化扶贫,因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而落地生根。范县创新“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乡镇管理”建管模式,累计筹集资金近亿元,为全县93%的行政村建设了文化广场和简易戏台,配置健身器材、文化器材以及扶贫宣传栏和各种标识标牌,使农村文化活动中心成为丰富群众文化、倡导乡风文明、传播方针政策的宣传窗口与阵地。同时,该县通过评选文明村、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庭院和“身边好人”“脱贫攻坚最美人物”等典型,开展“创新理论宣讲”“脱贫政策宣讲”“脱贫故事宣讲”等宣讲活动,创作以脱贫故事为主题的《石磨的婚事》《睡塌天脱贫》《酸葡萄甜葡萄》文艺精品巡演等形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倡树养老敬老、移风易俗的良好风尚,是扶贫扶志的重要途径。范县村村成立“一约四会”,孝善理事会倡导子女每季度缴纳赡养金600元,并将缴纳情况公开公示,形成了养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救助、残疾人保障等政策,确保政策不落一人。范县创新帮扶模式,狠抓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智志双扶、残疾人政策清零等措施,为全县511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落实扶贫助残政策,实现了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政策落实全覆盖。围绕企业用工和群众需求,为残疾群众开展定单式技能培训;从提升托养照护服务入手,为重度精神、智力和肢体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并聘请70余名监督人员,对重度残疾人衣食住行、身体健康状况、有无被虐待等方面重点监督,该县重度残疾人“邻里照护”工作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在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的紧要关头,范县大地奏响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的最强音,向着全面小康阔步前进。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