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永城:借文化之力 拔思想“穷根”


时间:2019-05-21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中国三农观察网讯:“当贫困户不光荣,我这就把鸡棚搭起来,不给政府添麻烦。”一把大火烧光全部家当,毅然重新踏上养殖路的陈集镇孟寨村脱贫户周兴瑞这样说。

  “咱有修电的手艺,还有政府帮忙发展种植的枣园,大老爷们不能一直伸手要。”陈官庄乡郭楼村失去左臂和左脚仍靠自己发展冬枣种植的脱贫户朱敬礼这样说。“我虽然没有脚,但我还有一双手啊,我要用双手成就自己的美容梦,给女儿带来好的生活。”太丘镇吴圩村失去双脚从零开始学电脑开美容店的“三星级光荣脱贫户”崔巧梅这样说。

  …………

  脱贫政策深入人心,脱贫典型家喻户晓,脱贫故事精彩不断,脱贫实效愈发显著……近年来,永城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中心工作,以丰富的形式开展脱贫政策宣传,深入挖掘典型的扶贫经验和感人的脱贫故事,反映脱贫攻坚成效,书写了脱贫攻坚的动人篇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

  政策宣传志智双扶提振精神

  “三年前,驻村‘第一书记’来我家了解情况后,就把党的好政策给我讲清楚了,家人可以享受慢性病治疗和住院全免的政策,家里住房改造是‘六改一增’项目,每年还有到户增收分红和金融扶贫资金,现在已经达到了政策规定的‘两不愁、三保障’。”说起对扶贫政策的了解,永城市酂阳镇翟楼村脱贫户翟登科侃侃而谈。

  “自打养羊以来,我总共卖了100多只羊了,现在又养了几头牛,每天忙得不得了。”翟登科喜上眉梢,“多亏了党的扶贫政策,让我从一无所有走向脱贫致富,去年一年,仅靠养殖,就收入6万多元。”短短三年,60多岁的翟登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从“0”到“100”的转变,靠“扶贫羊”圆了自己的致富梦。

  自打2015年被永城市总工会驻村扶贫工作队识别为贫困户,该工作队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入户走访,让广大贫困户了解扶贫政策,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六改一增”改哪些?到户增收项目分红怎么算?残疾证如何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标准是什么?办理低保一年补贴多少钱?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永城市不断加大宣传舆论的引导作用,造浓氛围,团结鼓劲,添彩助力,推动扶贫宣传。利用好各种媒介,抓好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网络宣传,宣传好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政策、工作举措、典型经验、模范人物等,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鼓励贫困户靠自己的勤劳和才智脱贫致富。

  2018年,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大河报等主流媒体播发相关稿件100余篇;今日永城报设置了《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路》《脱贫故事》等栏目,全年发稿800余篇;永城广播电视台全年播发相关新闻稿件300余篇,在25个有线频道及自办频道循环播发脱贫攻坚相关内容游走字幕,全频道每天播出将近400遍,全年共146000遍次,充分反映了永城市精准扶贫开展情况和重大成效。

  文化浸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张书记来的第一天,就把党的好政策告诉俺,鼓励大志人穷志气不能短。再后来,张书记见我儿子大志聪明伶俐,就让他学习养鸡技术,还跑前跑后帮大志建鸡棚……”2018年,永城春晚舞台上,小品《扶贫村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贫困户大志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鼓励和帮助下脱贫致富的故事,赢得了不少现场观众的掌声和泪水。

  “每天走出家门,看到文化墙上‘加油干,奔小康’的标语,我都觉得有一股劲在时刻提醒自己,我不仅要脱贫,还要走上致富路。”侯岭乡菜园村脱贫户张萧的妻子刘大震告诉记者。

  几年前,患有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的张萧失去了劳动能力,赚钱养家和照顾一对龙凤胎的重担便落在了瘦小的妻子刘大震身上。

  直到2015年,市科协驻村扶贫工作队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看到社会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到户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分红等一系列好政策彻底改变了原本潦倒的生活后,张萧夫妻从虔诚的信众转变为讴歌党的政策主张的宣传员。

  “以前我心里很迷茫,生活看不到希望,老想找个精神寄托,还到村里的教堂去求神祷告。现在我明白了,党和政府就是我最坚实的靠山,感谢党和政府,帮我家彻底拔掉了‘穷根’。”刘大震充满感激地说。

  这是永城市以文化扶贫之力拔贫困群众思想穷根的两个生动实例。

  2018年,永城市加大文化扶贫力度,有线电视进村入户7万户,贫困户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732个行政村均建有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以上;送戏下乡100多场,其中贫困村60多场;送电影下乡816场,输送健康精神食粮。自编自导脱贫攻坚戏曲小品《善意的谎言》《套路》《桃花村》等,繁荣了文化事业,为该市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

  文明引领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书记是咱证婚人!”

  2018年3月18日、5月4日,永城市分别于王集镇、市人民广场举办“零彩礼”集体婚礼,永城市委书记李中华为响应移风易俗号召、摒弃高额彩礼的28对永城青年证婚,国内10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引发全国网友热议。

  两次“零彩礼”集体婚礼和一部“零彩礼”微电影,在永城全市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广大永城青年在倡树新风正气、建立和谐家庭的实践中,争做倡导者、引领者、推动者和示范者,有效推动了永城农村的主流价值引领。

  去年以来,永城市以“党晖温暖·十大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敬老尚俭”工程。先后出台下发了《永城市2018年敬老尚俭工程实施意见》和《永城市集中治理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工作方案》等文件,769个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732个行政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了孝善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协会“一约五会”制度,并将婚丧嫁娶约定纳入村规民约,各乡镇、村与乡镇、村公职人员、人大代表等公众人物签订了敬老尚俭承诺书和反对红白事大操大办承诺书18000余份,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孝老敬老,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

  伴随着“党晖温暖·乡村振兴”敬老尚俭工程的深入开展,如今,在脱贫攻坚的决战中,永城正在用乡风文明勾画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同心圆。

  典型引路倡导群众见贤思齐

  “我现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给予过我帮助的所有人。”“想想以前的我,再看看现在的我,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2018年年初,在酂阳镇“星级脱贫光荣户”评选活动现场,7位“星级脱贫光荣户”真挚的发言引得在场阵阵掌声。一个个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的“星级脱贫光荣户”,正如一面面镜子,影响并带动着一批又一批的贫困户摘掉“穷帽”。

  脱贫致富以人为本,离开了人,小康仅仅是一个梦想。怎样才能聚拢贫困户的“精气神”?永城市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扶贫扶志的方式推进精准扶贫,以“星级脱贫光荣户”等评选活动为抓手,延伸开展感恩教育、法治教育、典型教育和自强教育等“四大主题教育”。

  通过感恩教育,忆往昔,比今朝,让贫困群众知晓自己享受的政策、获得的实惠,从而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通过法治教育,帮助贫困户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明白所涉及的法律程序,在赡养老人方面树立法治观念,主动履行赡养义务;通过典型教育,做到示范带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通过自强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让“扶贫不扶懒”的思想深入人心。

  据悉,截至目前,该市共评选出“星级脱贫光荣户”2336户,发放奖励资金610.54万元,“我脱贫、我光荣”的新风在永城大地上蔚然兴起。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