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种谷愚公”勤 太行农民乐


时间:2019-05-15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中国三农观察网讯:5月12日,河南省济源市王屋镇甘蓝育种基地黄花灿烂,蜂蝶上下飞舞,年届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蔬菜遗传育种专家方智远率领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团队来到田间,甘蓝规模化制种新技术与新品种展示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甘蓝又称洋白菜、包菜、大头菜,是我国各地广泛种植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蔬菜。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团队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甘蓝杂种优势育种研究,上世纪90年代后逐渐把工作重心放在济源,先后突破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育成满足不同时代需求、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甘蓝系列新品种30余个。团队于1985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于1991、1998及2014年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全国甘蓝类蔬菜70%都出自这个育种团队。

  “愚公故里”济源位于中原丘陵地区,隔离条件好,初夏季节气候温和、少雨,冬季极端低温少,是理想的蔬菜种子产区,有太行“种谷”之称。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团队发扬“愚公精神”,二十年如一日在这里致力于规模化制种,年制种面积由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亩,品种由最初的几个扩展到现在的30多个,种子年产量约20万斤,新品种可推广面积达到300万亩。团队的勤恳使得科研育种成果得到快速推广,繁种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带动周边蔬菜制种基地发展,各种蔬菜年制种面积超过1万亩,这里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繁育基地之一。

  据团队首席专家杨丽梅介绍,今年在这里共安排繁殖雄性不育甘蓝新品种27个,面积近700亩,目前种株生长良好,花期相遇,亲本纯度合格,预计总产量可达10万余斤。参加这次甘蓝新品种示范的品种有“中甘21”等6个甘蓝新品种。其中“中甘21”是农业农村部主推甘蓝品种,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他5个为最新育成的早熟圆球甘蓝新品种。

  杨丽梅说,本世纪初甘蓝杂交种繁殖杂交率一般仅为90%左右,种子单产仅20公斤-30公斤。现在由于实现了雄性不育系的规模化制种,创新了冬前割球、覆盖二膜等花期调控技术,使种子杂交率达到100%,发芽率也由约70%提高到90%以上,种子净度达到99%以上;种子单产一般达到50公斤,高的甚至达到100公斤。

  伴随着制种产业的发展,基地农民也实现了脱贫致富,甘蓝制种每亩单季收入一般在4000元左右,最高可达1.2万元,是种植粮食作物收入的4-10倍。菜农老周说:“以前村里土房多、砖房少;粮食作物多、经济作物少;没钱人多、有钱人少。现在全倒过来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考察了基地现场并表示:“‘愚公精神’就是钉钉子精神,方智远团队20年来的实践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目前我国农业领域还有70%的科研成果没有得到有效转化,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发扬这种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建一个好团队、找一块好基地、联系一个好企业,实现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