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内蒙古兴起“卖产品又卖体验”的新型订单农业


时间:2019-04-20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国三农观察网:“滴滴——”正在羊圈忙碌的图娜拉听到微信的提示音,放下手中的水桶,拿出手机打开微信,一位网名叫“美美哒”的微信好友发来一条信息:“我的小羊今天怎么样啦?”

  图娜拉走向一群正在吃草的小羊,根据耳朵上的编号牌找到一只毛色偏棕的羊羔,用手机给它拍了张全身照,又拉近镜头拍了一张脸部特写,将两张照片传给“美美哒”。

  “这些虽然是我家的羊,但它们的主人却在全国各地。”图娜拉看着羊圈里几十只羊羔说。

  41岁的图娜拉是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敖伦淖尔嘎查的牧民,家里养了380多只羊。以前一到羊出栏的季节,她就犯愁羊的销路和售价。而如今,她家的羊在出生不久就定好了买家。

  鄂托克旗依托智慧党建平台打造出“草原云牧”农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图娜拉和其他加盟户通过这个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宠物羔羊”的认养体验。

  “小羊羔出生以后,我把它们的照片和基本信息上传到平台上,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选择喜欢的羊羔认养做宠物。”图娜拉说,消费者选好认养的羊羔后,会支付给她1850元的认养费并签订认养合同。根据合同她要饲养羊羔3年,其间要定期发送羊羔成长报告,还要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发送羊羔的生活照和视频,3年期满后消费者可选择是继续饲养还是把羊宰杀吃掉。

  “这两年羊价时高时低,养羊心里总没个底,今年挣钱可能明年就赔钱。现在早早为羊找好销路,不用再担心市场波动了。”图娜拉说,“今年我家羊羔被认养了30多只,收入5万多元。”

  牧民朝格图也加入了“草原云牧”平台,他提供认养的是肉羊。朝格图说:“消费者花580元从我这订一只羔羊,我给他们养一年,保证出肉35斤,一年后他们再给我360元的饲养费,我把羊屠宰、分割好,快递到他们手中。”

  在“草原云牧”平台认养羔羊的消费者,每年还能按照合同要求到牧户家体验一次牧家游。“今年夏天,从北京、天津、西安来了好几家人,到我们这来喂羊、住蒙古包、学做蒙餐。有的人回去以后又多认养了几只羊羔。”图娜拉说。

  近年来,我国农村兴起了订单农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组织农牧业生产,有效消除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信息差,避免盲目生产,增强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订单农业不再是仅仅提供农产品,而是开始与传统文化、乡村旅游相结合,提供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农牧生活体验。

  在“大豆之乡”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一项名为“豆地租”的智慧农业项目使当地村民的大豆田被国内各地消费者认领,大豆还长在地里就已经有了买家。当地围绕大豆产品打造农家游,吸引大豆买家在村里住几天,体验种地、睡土炕、吃大锅饭的生活。

  在盛产黄牛的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在养牛卖牛的基础上,推出“我在玛拉沁艾力有一头牛”的项目,通过消费者认养牛犊的形式卖牛肉,今年合作社注册成立了旅游公司,将牛肉售卖和草原旅游结合发展。

  消费者通过照片、视频和实地参观,参与农畜产品的生长过程,虽然没有实际养牛种菜,但他们开玩笑称自己正在“云种菜”“云养羊”。一位参与“豆地租”的消费者说:“这种间接的种植体验,不仅提供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还满足了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来源:网络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