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麻城市狮子峰国营林场狮子峰村发展油茶产业圆梦村民致富
中国三农观察网麻城讯(姜成富 胡明洋 陈 寒)天寒地冻,爬坡过坎,他们跑遍了基地的每个角落;寒风凛冽,气喘嘘嘘,他们汗珠滴滴。
1月6日下午,湖北麻城市狮子峰国营林场夏家冲民丰专业合作社鲍家冲油茶基地,狮子峰村党支部书记胡宗东、三河口水库管理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何正耀、油茶基地负责人虞正红,来到基地最高点,一边查看油茶苗成活情况,一边规划下一步基地扩展计划。
远观层层成型的梯级地块,近抚株株绿意的油茶幼苗,3个人脸露笑容,信心满满。
原来,该村在顺利实现村出列户脱贫以来,村党支部创新“党建+”载体,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要求,积极探索油茶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壮大村集体经济基础。
“长短结合”发展产业
狮子峰村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南麓,气候、雨水、土壤等非常适合油茶生长。圈养猪、蚕吐丝、树结油历来就是狮子峰的“三大宝”。树结油指的就是油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建有万头猪场、茶厂、蚕桑厂,后来的经济潮中三个厂陆续退出市场。唯有油茶,还有村民零星种植,但管理不善、不成规模,所以经济效益不佳,村民缺乏积极性。
为打破产业周期空缺,尽快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该村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组织村民发展油茶种植。长,就是流转村民闲置的荒坡荒地,大面积成规模发展油茶种植;短,就是集中理顺管好原有老茶树林改造,同时套种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实现当年受益。
将库区边周家湾组、鲍家冲及大洼组居民的闲置土地进行入股,新扩展栽种油茶330亩,新种油茶苗26000株。从河南请来专业技术员5人,现场培训村民20人,完成老旧林改造160亩。
2020年12月24日,村全体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栽种油茶全面开展。计划扩展面积1000亩以上,5至8年后年产油茶鲜果150万斤,实现年产值100万元以上。
“全员参与”助力产业
油茶一次栽种、多年收果,经济价值高,油茶林还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为调动村民积极性,把村民“荒废”了十几年的油茶林变成致富林,狮子峰村党支部邀请林农专家实地调查研究作指导,配合林场党委班子成员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宣讲油茶产业发展前景。专门召开塆组会,向村民宣传林场及村里油茶种植规划。让 “党建+扶贫”、“产业+合作社”、“生态旅游+发展”的强村富民思路深入人心。
以国营狮子峰林场夏家冲民丰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力入股、保种保收、奖励补贴等方式,发动周边群众参与到油茶产业中来。设立管护、除草、排水、培土等多种公益性岗位,想方设法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全村有劳动力10人固定就业,20余人临时参与油茶基地生产劳动。基地成立至今,短短两个多月已发放人工工资16万余元。
“蓄势聚力”呵护产业
狮子峰村是由原狮子峰、夏家冲村合并而成,原夏家冲村不仅是重点贫困村、而且是库区移民村。这样一个有着22个村民小组、48个自然塆549户2367人的大村,一个聚山区、林区、库区于一体,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薄弱的村,要发展,要腾飞,必须蓄势聚力。
在林场党委领导下,村党支部在做好疫情防控、道路修建、塘堰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基础上,依据村级实际,通过党员干部先带头,凝心聚力,带动村民自主发展油茶。林场党委成员、国家干部、村党支部全体党员、驻村扶贫工作队全体同志,还集体参与油茶种植活动。
说到村级光明前景,正在开例会的村两委班子和扶贫工作队的胡宗东、何正耀、王文新、胡明洋、胡宗利、孙太康、熊中文等几个同志,个个笑容满面。
该村还引导村民以多种形式参与到产业发展,确保村民有就业、能致富。
过去的贫困户虞正红,因自己身体不好,妻子患子宫癌、脑溢血,两个子女上学被核定为贫困户。
脱贫后,他成为油茶基地负责人,安排村民做工,自己给茶树苗浇水、修剪杂草、剔除杂苗,工作之余还能照顾到家里,每个月有3000元收入。
“好日子真的来了!”基地休息间里,谈及生活变迁,虞正红激动不已。
有活干,有收入,虞正红的日子越过越好。
为让油茶产业能发展好,管长远,合作社经营模式按三个一分成:农户土地入股分红得三分之一;专业合作社管理运营得三分之一;村集体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得三分之一。该村利用库区移民资金、争取奖补资金,已向油茶基地投入50余万元。仅拉三相电、安装油茶灌溉水管、水罐等设施设备就投入10万元。
下一步,该村将进一步依托本地自然优势,利用狮子峰景区生态旅游来带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助推生态旅游,真正实现村民经济收入提高,集体规模更大化、经济利益最大化。胡明洋 陈 寒
天寒地冻,爬坡过坎,他们跑遍了基地的每个角落;寒风凛冽,气喘嘘嘘,他们汗珠滴滴。
1月6日下午,国营麻城市狮子峰林场夏家冲民丰专业合作社鲍家冲油茶基地,狮子峰村党支部书记胡宗东、三河口水库管理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何正耀、油茶基地负责人虞正红,来到基地最高点,一边查看油茶苗成活情况,一边规划下一步基地扩展计划。
远观层层成型的梯级地块,近抚株株绿意的油茶幼苗,3个人脸露笑容,信心满满。
原来,该村在顺利实现村出列户脱贫以来,村党支部创新“党建+”载体,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要求,积极探索油茶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壮大村集体经济基础。
“长短结合”发展产业
狮子峰村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南麓,气候、雨水、土壤等非常适合油茶生长。圈养猪、蚕吐丝、树结油历来就是狮子峰的“三大宝”。树结油指的就是油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建有万头猪场、茶厂、蚕桑厂,后来的经济潮中三个厂陆续退出市场。唯有油茶,还有村民零星种植,但管理不善、不成规模,所以经济效益不佳,村民缺乏积极性。
为打破产业周期空缺,尽快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该村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组织村民发展油茶种植。长,就是流转村民闲置的荒坡荒地,大面积成规模发展油茶种植;短,就是集中理顺管好原有老茶树林改造,同时套种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实现当年受益。
将库区边周家湾组、鲍家冲及大洼组居民的闲置土地进行入股,新扩展栽种油茶330亩,新种油茶苗26000株。从河南请来专业技术员5人,现场培训村民20人,完成老旧林改造160亩。
2020年12月24日,村全体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栽种油茶全面开展。计划扩展面积1000亩以上,5至8年后年产油茶鲜果150万斤,实现年产值100万元以上。
“全员参与”助力产业
油茶一次栽种、多年收果,经济价值高,油茶林还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为调动村民积极性,把村民“荒废”了十几年的油茶林变成致富林,狮子峰村党支部邀请林农专家实地调查研究作指导,配合林场党委班子成员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宣讲油茶产业发展前景。专门召开塆组会,向村民宣传林场及村里油茶种植规划。让 “党建+扶贫”、“产业+合作社”、“生态旅游+发展”的强村富民思路深入人心。
以国营狮子峰林场夏家冲民丰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力入股、保种保收、奖励补贴等方式,发动周边群众参与到油茶产业中来。设立管护、除草、排水、培土等多种公益性岗位,想方设法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全村有劳动力10人固定就业,20余人临时参与油茶基地生产劳动。基地成立至今,短短两个多月已发放人工工资16万余元。
“蓄势聚力”呵护产业
狮子峰村是由原狮子峰、夏家冲村合并而成,原夏家冲村不仅是重点贫困村、而且是库区移民村。这样一个有着22个村民小组、48个自然塆549户2367人的大村,一个聚山区、林区、库区于一体,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薄弱的村,要发展,要腾飞,必须蓄势聚力。
在林场党委领导下,村党支部在做好疫情防控、道路修建、塘堰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基础上,依据村级实际,通过党员干部先带头,凝心聚力,带动村民自主发展油茶。林场党委成员、国家干部、村党支部全体党员、驻村扶贫工作队全体同志,还集体参与油茶种植活动。
说到村级光明前景,正在开例会的村两委班子和扶贫工作队的胡宗东、何正耀、王文新、胡明洋、胡宗利、孙太康、熊中文等几个同志,个个笑容满面。
该村还引导村民以多种形式参与到产业发展,确保村民有就业、能致富。
过去的贫困户虞正红,因自己身体不好,妻子患子宫癌、脑溢血,两个子女上学被核定为贫困户。
脱贫后,他成为油茶基地负责人,安排村民做工,自己给茶树苗浇水、修剪杂草、剔除杂苗,工作之余还能照顾到家里,每个月有3000元收入。
“好日子真的来了!”基地休息间里,谈及生活变迁,虞正红激动不已。
有活干,有收入,虞正红的日子越过越好。
为让油茶产业能发展好,管长远,合作社经营模式按三个一分成:农户土地入股分红得三分之一;专业合作社管理运营得三分之一;村集体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得三分之一。该村利用库区移民资金、争取奖补资金,已向油茶基地投入50余万元。仅拉三相电、安装油茶灌溉水管、水罐等设施设备就投入10万元。
下一步,该村将进一步依托本地自然优势,利用狮子峰景区生态旅游来带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助推生态旅游,真正实现村民经济收入提高,集体规模更大化、经济利益最大化。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