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茭白扎根深山 挑起增收大梁


时间:2019-10-15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像稻不是稻,叫瓜不是瓜,叶中包白笋,人人爱着它。 ”这是岳西县广为流传的一则谜语,谜底是“茭白”。岳西茭白生长于高山冷浸田,一般在7至9月上市,填补了市场的伏缺和秋淡。10月上旬以来,岳西茭白陆续下市,茭农们高兴地盘点收入,享受丰收的喜悦。

  据岳西县农业农村局蔬菜办主任储海峰介绍,“岳西茭白价格随行就市,今年的产量和价格均保持稳定,每斤均价2.3元,双季茭亩产5000斤左右,单季茭亩产3500斤左右。 ”

  据统计,今年全县24个乡镇中有17个乡镇、88个行政村发展茭白产业,种植面积达5.8万亩,产值达2.45亿元。 “我家种了5亩茭白,进入收获季节,茭白送到合作社就变成了现钱,今年共收入3万多元。 ”主簿镇余畈村的储成启笑呵呵地说。储诚启曾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种上茭白后,他家很快就摘掉“贫困户”。每年收完茭白,他还能外出务工几个月,家里渐渐富裕,盖起了小洋楼。像储成启一样,岳西有1.67万户贫困户通过发展茭白产业实现脱贫,户均增收5920元。

  “我们这里地处深山,海拔高,冷浸田多,过去田里种水稻,再怎么辛苦也很难填饱肚子。自从种上茭白,田里的收入年年增高。现在种茭白的技术成熟了,一亩茭白的产值是水稻的6倍以上。 ”头陀镇虎形村退休老村干宋华友说。

  岳西县耕地面积22.9万亩,其中海拔600米以上的耕地占60%以上。高山区夏季温凉的气候,不适宜水稻生长。穷则思变。从2001年开始,岳西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充分利用山区温凉的气候和丰富的泉水资源,探索推广种植茭白。试种成功后,茭白亩产值比种水稻要高几倍。因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岳西茭白清脆可口、营养丰富,在市场上格外受欢迎。

  2001年以来,岳西县财政每年安排25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对茭白产业的“基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对特困户、贫困户、一般户新发展茭白每亩分别补助400元、200元、100元。

  通过不懈努力,岳西茭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了岳西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2017年岳西荣获“中国高山茭白之乡”称号。

  “以前大别山区鲜有种植商品茭白的记录,作为引进的品种,岳西茭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并非一帆风顺。克服病虫害、品种的退化,品牌的打造,都是需要持续不断攻关的课题。 ”储海峰说。

  在农技专家指导下,通过科学用药、前移防病时间、改变茭白留种方式等科学方式,不断攻克技术瓶颈,茭白发病率从过去的10%降至现在的6%以内,亩产不断提高;近五年来共引进茭白新品种15个,建立优质种苗繁育基地1300亩,全县茭白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4.2万亩。

  为保持岳西茭白的市场优势,岳西茭白注册了“大别山”牌商标,并于2011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茭白基地实现了无公害认证全覆盖。目前,岳西茭白已进入合肥、武汉、上海、南京、南昌、杭州、苏州、无锡等地蔬菜市场,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徐进群)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