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大批游人慕名前来寻找“诗与远方”


时间:2019-06-22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全域旅游】合力发展乡村游 共享发展红利
村里老人在家门口卖起了农产品。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中国三农观察网讯:1982年的时候,岛上几乎都是茅草屋。”江门市新会区睦洲镇石板沙村是西江上的一个小岛,65岁的黄炳贵前后担任石板沙村委书记13年时间,1991年调到镇政府,2014年又回到村里担任书记两年,改革开放以来村里的变化他全都看在眼里。

  “包干到户后,大伙种起了经济作物,搞起鱼虾养殖,岛上有七成家庭陆续到城区买了商品房。”黄炳贵说,改革开放以来,石板沙第一、三产业并举发展,如今又有不少人把户口迁回来,合力发展乡村游,共享发展红利。

  村集体收入增加岛民钱袋也鼓起来

  石板沙,西江下游的一个江心小岛,全岛面积约3000亩,居民约2000人。几十年来,岛民保持着半耕半渔状态。江门市新会区睦洲镇党委委员吴社旺说:“由于西江水产资源日渐枯竭,大部分居民已转型上岸,主要从事种养业。”

  2002年后,政府投入资金修好了环岛围堤兼道路,岛内交通便利起来,鱼塘得到改造,鱼塘承包价从一亩每年500元涨到2000元左右,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

  无论是养殖本地盛产的对虾和塘鱼,或是种植莲藕、马蹄及茨菇,岛民辛苦的劳作都带来了美好的生活,钱包鼓了起来。现任村委书记粱剑光就是养虾好手,他说:“这里水质好,养的南美白对虾很出名,养虾大户每年都有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纯收入。”

  小巷内外,随处可见石板沙村民在自家门口摆卖岛上农产品。过年前后,石板沙养殖的鱼虾,种植的莲藕、马蹄及茨菇,都作为应节食品,卖出好价钱,端上各地的饭桌。

  大批游人慕名前来寻找“诗与远方”

  没有工厂,石板沙周边清澈的江水孕育出的黄沙蚬、河虾和黄鱼被誉为石板沙“三宝”。肥美的黄沙蚬,配上压榨的纯正花生油和葱花清蒸;拇指大的河虾蒸熟后一片鲜红,剥壳后点蒜蓉酱油;还有一肚子鱼卵的黄鱼……这“三宝”,是慕名前来的游客必尝之菜。

  石板沙河边华哥美食的店主梁金华从顺德迁来,他说:高峰时店里需要17个人手,除了自己的家人,还以每天150元的价钱请临时工。最近5、6年,随着乡村游的兴起,政府投钱筑好村里水泥路和围堤公路,加路灯,打造了好环境。

  村里的小学旧址目前正在改造为民宿。来自佛山的一家旅行社看中了石板沙的旅游资源。

  2017年国庆前落成的“印象疍家”文化馆,正播放着水上婚庆咸水歌曲,屋内四周展示着从村里整理发掘的老式渔猎和农耕用具。为保育地域文化,石板沙以“印象疍家”为中心建设疍家文化风情街,引导岛内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

  如今的石板沙,有专职的保洁和绿化人员,有电瓶车接驳运输游客,还有各种游船项目。来自珠海的一家公司2016年进驻这里,组建了30人团队。负责人赵文说,接下来还要引入画舫船项目。

  打造环岛健走马拉松品牌

  从2010年至今,石板沙环岛健走马拉松活动已成功举办七届,从以前的跑步竞赛到近年的健走游玩,主办方不断降低参与门槛,实现了由“政府搭台”向“市场运作”的转变,成为新会区乡村旅游的新品牌、新名片。

  吴社旺表示,目前最关键是加快基础设施的配套,主题酒店及配套项目正在招商,将利用200亩的旧砖厂地块建设水上休闲运动区、水上美食舫、农家灶房、疍家风情商业街、表演广场等项目。还将新建疍家博物馆、文化中心,目前正力推有条件的居民住宅改建为民宿。

  据介绍,石板沙区位、生态、资源、知名度等优势明显,旅游开发价值日益凸显,新会区决定发展石板沙乡村为旅游示范点,致力将石板沙打造为集美食、体验、运动、休闲于一体的水乡风情岛。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