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讯:阳春时节,采茶正当时,丹徒上党镇漫山叠翠茶林里飘来怡人茶香,悠长茶韵慢下了游客步伐,却催快了里墅茶场场主马青松赶制茶叶礼品的速度,他想趁着刚举办的第二届上党茶文化节的热度还未散去,再为茶场品牌“长山剑毫”赚一阵吆喝,马青松算得通透:“送些免费礼品对扩大品牌知名度有裨益,我们要赚的,是茶场未来发展的‘大钱’。”
马青松的“大小账”,从2018年第一届上党茶文化节后就开始算了,“没料到文化节能引这么多人,去年数千,今年得有数万,如此商机可不能错过。”除了卖茶,茶商们还以茶为媒,为游客提供采茶、制茶、品茶、休闲观光、农家乐等多项茶旅融合服务,将一片茶叶生意做成了一条产业链条。
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的果农们和上党的茶商一样,早早嗅到了乡村旅游中的商机,并成功尝到了旅游变现的甜头。这块“江中浮玉”依托本地丰富的农副产品和优良的生态资源禀赋,用心打造无花果节、柑橘节为代表的主题节庆旅游活动,精心构建休闲观光游、农家乐体验游等精品游线,更率先在全市启动民宿项目培育计划。如今,昔日“匆匆一瞥”的“江心一日游”,变成了令人“流连忘返”的“江心深度游”,本地的无花果、柑橘搭上乡村旅游快车,不过江也能不愁卖,民宿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今年的清明小长假,江心民宿接待了约千余名游客,产生经济效益约30万元。
2015年,江心园区旅游综合收入达3.7亿元,2018年,这个数字攀升到了4.3亿元,并于当年全岛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
像上党、江心园区这样,靠着乡村旅游兴盛,聚集游客人气,进而推动当地产业融合发展,扩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强村富民”的案例,在丹徒还有很多。记者从丹徒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获悉,2018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再创新高,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的稳定增长。这其中,乡村旅游贡献尤重,乡村旅游的日益兴旺,正在为丹徒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世业镇东大坝村北新圩自然村,家家临水、户户枕河,秀丽的村容吸引了四方络绎不绝的游客,然而就在几年前,村里的常丰河淤积严重,河水成了当地农民生活的负担。后来,随着世业镇坚持生态发展战略,下定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心,北新圩村开展了河流清淤、堤防加固、岸坡绿化及河道管护等一系列动作,加之乘上世业镇村庄环境整治、污水管网铺设、亮化工程等系列工程的“东风”,如今这里已是一派天蓝、地绿、水清的好风光,并于日前成功入选江苏省2018年度“水美乡村”。目睹了家乡巨变的村民王秀芳,向记者感慨:“我们既是乡村旅游的建设者,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得益者,更是乡村美好生活的享受者。”
像北新圩村这样的美丽蝶变,正在丹徒处处上演,丹徒深谙,发展乡村旅游,最需青山绿水引人,因此推进乡村环境提升上不遗余力。截至目前,丹徒区建成省星级乡村旅游区20家,位居全市前列,拥有市级“小众”景区10家、国家4A级景区2家、国家3A级景区1家,国家2A级景区3家。2018年,更获得“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称号。
游客多了,农民富了,乡村美了,丹徒发展乡村旅游的步伐却不曾停下,2019年丹徒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放大高资樱花节、上党黄桃节、宝堰美食节、江心柑橘节等品牌效应。” 丹徒乡村旅游,正奋斗在品牌塑创征程上。
“中国·丹徒旅游文化节”就是一张日益响亮的旅游品牌名片,自2016年以来,丹徒整合全区旅游资源,联动各乡镇(园区、街道),将十多个旅游体验活动串联起来,协力打造“中国·丹徒旅游文化节”,如今这一时间跨度近全年的旅游文化节,已成为展示丹徒、宣传丹徒的重要窗口,高资的樱花节让周边道路变成了停车场,荣炳的油菜花节成了摄影师的“网红打卡地”,宝堰的美食节招揽的“吃货”一年比一年多,高桥的雪地靴节,火热程度能压下腊月寒风……一场场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不仅让丹徒旅游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提升,也让丹徒各乡镇旅游特色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