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农业公园——打造乡土文化旅游新模式


时间:2019-05-09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中国三农观察网讯: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刺激、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助推,各种更加有趣也更加适宜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不断涌现。当然,新模式是否真正适合,还仍需留待时间及实践来检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来讲,农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国家农业公园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但又不同于城市公园,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方式。

根据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服务业、旅游业深化发展的有关要求,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至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农业农村部已于2008年制定了农业公园的相关标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5家单位根据该标准联合制定了《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包括乡村风景美丽、农耕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独特、历史遗产传承、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环境优化、村域经济主体、村民生活展现、服务设施配置、品牌形象塑造、规划设计协调等十一大评价指数,共计100分。经申报评审等程序,计分达到有关条件的,批准其为“中国农业公园”。

在规划建设面积上,国家农业公园一般规模较大,少则上千亩,多则上万亩,甚至更多者以平方公里来计数。目前比较成型的国家农业公园有:河南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山东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海南琼海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其它像安徽合肥包河区的牛角大圩10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区、山东寿光农业综合区均可作为国家农业公园考察。

农业公园的主体是依靠企业,是以消费为带动的农业增长的方式,“根据城里人的消费需求来定制农业生产”。整个乡村就是“大菜园、大花园、大乐园、大公园”。有菜地、有花圃、有苗圃、有大棚设施、有水景……,一切这些东西都是按照旅游的特色打造的,不是按照生产要素来组织的。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