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讯:胡集书会历经数百年,为何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13日,“砥砺奋进70年 高质量发展看惠民”主流媒体惠民采访团走进胡集书会文化展厅,一探究竟。
走进胡集书会展厅,一幅幅照片映入眼帘,真实地展现了书会的发展史。展厅内,老艺术家白曰华现场表演了一段竹板三弦,老艺术家精湛的表演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白曰华介绍,竹板三弦起源于清朝,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竹板三弦较为单一,经过几代人的改良、创新发展,现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
据史书记载,胡集书会起源于宋朝。开始时,是艺人们聚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书目,后来便发展成为一场文化盛会。元朝时期各地的说书艺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登场亮艺,说书卖场经年不衰,场面逐年扩大,逐步形成盛大的胡集书会。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胡集书会重新振兴,在当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上产生了重大影响。2006年,胡集书会以其在中国曲艺界的地位和价值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胡集书会文化展厅是胡集镇党委政府为展现、保护、弘扬胡集书会文化所建,展厅面积180平米,投资15万元,2017年9月份开始规划,历时三个月建成并于2018年胡集书会期间正式开放。胡集书会文化展厅涵盖了胡集书会的发展历程、社会关怀、名人题词、曲艺形式、媒体影响力、传承与创新、近期规划等多方面内容,旨在呈现胡集书会的历史、发展、成就和未来。胡集书会文化展厅的建设,形象全面的展现了胡集书会在800多年历史长河中,几经兴替、历久弥新的全过程。(完)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