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云南公职人员被举报巨大财产来源不明,放贷 纪委调查:公务员放贷不违法


时间:2022-01-11  来源:三农融媒 点击:

  近日,有爆料称,云南省(原)政研室副主任丁辉荣和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工会常务(原)副主席李小婉夫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李小婉在职期间放贷问题,实名向各级纪委进行了举报,最终实名举报由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昆明市高新区)纪委向举报人进行回复称,“公务员放贷,只要利息在法定放贷范围内,就不违法”。

  

  早在去年11月,据《中国青年网》《中国质量万里行》《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2011年丁辉荣李小婉夫妇以其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丁琦的名义向商人郑崇光的温州欧伦典当公司放贷800万元,不到两年时间总计获得高额利息794万元,但是“郑崇光和丁辉荣李小婉夫妇的资金往来中并未收到过任何一笔资金是由丁琦打来的”,也就是说,丁辉荣李小婉夫妇在职期间虽然是以其儿子名义放贷,但实际放贷人就是丁辉荣李小婉夫妇。

  那么丁辉荣李小婉夫妇的放贷资金到底从何而来?“按照他们的工资收入,不吃不喝工作30年都攒不够800万元,虽然丁辉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钱都是借的,那么是从那个亲戚处借来的,有没有证据证明是借来的,丁辉荣李小婉夫妇始终拿不出相关证据,那就是在说谎,在说了,作为父母双方都是领导干部,当时丁琦作为大学生能拿出800万元放贷,简直是匪夷所思”,爆料人还爆料,“从目前掌握的证据看,丁辉荣李小婉夫妇作为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并不止一次放贷,2014年李小婉和其儿子丁琦又通过云南玖龙投资有限公司担保,向多人出借1350万元,年利息24%,利息按月支付。”

  

  

  

  

  “放贷事实清楚,而且白纸黑字有证据的,将近3000万元的资金到底是从何而来?作为公职人员放贷到底合法吗?公务员的财产都是要申报的,这些钱,丁辉荣李小婉夫妇有没有向组织申报?”爆料人曾多次向纪委反映,希望纪委能调查清楚。

  但是让爆料人不能理解和无法接受的是,昆明高新区纪委回复称,“据我们调查,她在职期间,并没有发现利用职务有收受贿赂的情况,李小婉的钱从哪里来的不属于我们管,而且李小婉放贷也不算高利贷,只要利息在法定放贷范围内,就不违法。”

  昆明市高新区纪委明确向爆料人表示,“丁琦参与的放贷,那是丁琦的事,只要不是李小婉的名字,就和李小婉没关系,我们只负责调查李小婉在职期间,有没有利用职权发生受贿行为,至于你说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不属于我们纪委调查”。

  云南省委办公厅印发《集中开展领导干部违规借贷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决定自2020年8月1日至11月30日在全省集中开展领导干部违规借贷问题专项整治。对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及参公管理单位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党的十八大以来退休的范围内人员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和处理。主要包括:以本人、亲属或其他特定关系人的名义与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单位或个人发生借贷关系;以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向单位或个人出借资金并收取利息;从单位、个人获得的借款转借谋利等。

  让爆料人疑惑的是,“整个云南省都在整治领导干部违规借贷问题,昆明市高新区纪委为什么说公务员放贷会合法?丁辉荣李小婉夫妇作为领导干部能有3000多万元,如此多的巨额财产从何而来?这巨额财产有没有向组织申报?这些问题纪委为什么不调查,为什么不归纪委管,那应该归谁管?”

  这一切的迷雾,让爆料人很不解的是,“我只想知道真相,昆明市高新区纪委为什么不调查清楚丁辉荣李小婉作为政府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哪来的这么多钱?昆明市高新区纪委为什么不清清楚楚的调查,给一个明明白白的回复”爆料人说。

  来源链接:http://gd.jinrw.cn/zixun/4/5754.html?1641882173


来源:三农融媒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