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讯:发展农业也要有新的模式,2016年共享单车的兴起将中国的“共享经济“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目前国内共享经济市场包括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房屋、共享餐饮、共享金融、共享充电宝等各种领域,并在不断扩展。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曾经一度号称“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电商的兴起,为农业的共享提供庞大平台基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融合,为中国农业提供了精准化的信息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农业进入自动化无人监管的新时代。
共享农业,是贯穿于整个农业产业链全过程,将成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将分散零碎的消费需求信息集聚起来,形成规模,实现与供给方精准匹配对接,是发展共享农业的关键。要在硬件建设上抓好互联网在乡村的普及覆盖,尤其要做好农民手机终端的开发使用。
共享经济进入农业领域,一方面淘汰掉中间环节,另一方面还要真正做到“共享”,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真正起到帮助作用。“共享经济”模式最基本的就是拿出私有财产、资源或者信息,与用户达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当前,共享农业已经向共享土地、共享农机、共享农庄等具体的形态上发展。
农业推广相关政策的出台,也让一批手持农业科技真本事的人和单位成为了共享农业模式的受益者。2017中央一号文件中有一条关于强化农业推广的意见,其中提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一批‘星创天地’。”如果单独看,这也许只是常规的一项内容而已,但如果以共享经济的角度思考,这里面也蕴含着改变传统农资格局的“大阳谋”。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