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让“学有所得”成就“老有所为”


时间:2021-11-28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 点击: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积极”是《意见》一大亮色。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不仅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亦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展全局。而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正是有效应对的关键。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要积极地看待老龄社会、老年人以及老年生活。要将老年人视为资源,要创造条件帮助其融入社会,要健康其体魄、丰富其内心,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意见》不仅倡导积极养老理念,还为之找到了“催化剂”——老年教育。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老年大学便在各地兴起。然而,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和越来越旺盛的老年教育需求,不少老年大学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一位难求”。《意见》提出的一系列举措,无疑将改变这种局面,让老年大学的教育资源惠及更多老年人。

 

  老年教育之所以能够成为积极养老的“催化剂”,不仅因为其能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学有所得,从而更好地老有所为,还因为其本身也是老有所为的大舞台。打造高质量的老年大学,必须解决好师资问题。如今,不少老年大学都选择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而线下教学也尝试走进社区,开到老年人家门口。这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不少有专长的老人,完全可以胜任老师一职。不久前,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姥姥”科普物理的视频走红网络。透过“吴姥姥”,我们可以看见这么一群人,他们曾是所在行业的佼佼者,只要给退休的他们发挥余热的机会,他们就能凭借雄厚的知识背景、丰富的人生阅历更多地服务社会。

 

  我们不仅要将老年教育的门开得更大些,更要改变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将接纳老年人的门也开得更大些。要让“学习是最好的养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让更多老年人通过学有所得实现老有所为。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