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苏宏新书《艺术偈语》引起江苏文化界关注


时间:2021-05-07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 点击:

     ▲汪政解读《艺术偈语》

     ▲苏宏在新书分享会上讲座

     ▲苏宏新书《艺术偈语》

 

    4月25日上午,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偈语/苏宏新书分享会”暨讲座、名家解读、学术研讨、新书首发等系列活动,在江苏省淮安市图书馆举行。

    本次学术活动由郁建伟主持,汪政、谢海担任学术主持;左庄伟、秦国良、王林军、顾卫国、晓华、李文灵、周薇、龚正等作学术指导。王维囯、王贻文、王伟等嘉宾出席。在新书分享中,王林军发表推荐辞,王维国致辞,汪政、谢海解读,苏宏讲座。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评论苏宏道:我们不知道他擅长什么,他很骄傲,他似乎无所不能。

中国美术理论奖获得者左庄伟教授评论《艺术偈语》道:它颠覆了我既往对艺术的认知观。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副总编王林军评价道:读者有多宽广的知识储备,就能读出作者有多深厚的思想场域。书画文艺家有多深入的创作思考,就能产生多强烈的内心共鸣。编辑有多丰富的出版经验,就会形成多强的挑战与冲动。

据有关学者介绍,《艺术偈语》作者苏宏在艺术上有较强的感受力,也是一位坚定的中国古典精神的捍卫者。一部《艺术偈语》,透过自体心灵的隔栅,观受着别样的艺术风景;用诗、画、哲学等三昧一如的片言只语,生动地记录了来自灵思的异动……

    这次苏宏新书分享会由淮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主办,淮安市图书馆、淮安市作家协会、淮安市广告协会承办,《美术天地》杂志社、《品位》杂志社、淮安市清江浦区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协办。参加学术研讨活动的嘉宾有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文化学者谢海;著名美术理论家、教育家、画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理论奖获得者左庄伟;原南京书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秦国良;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副总编王林军;扬子江诗刊副主编、文艺评论家晓华;淮安市文联主席王维囯;淮安市文旅局副局长王贻文;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顾卫国;淮安市文联副主席、国画家沈军;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文灵;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周薇;淮安市作家协会主席龚正;淮安市图书馆馆长、书法家郁建伟;知行空间总经理,淮安文化学者刘海宁;淮安市清江浦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荣。

 

【链接】

 

      ●《艺术偈语》的创作初衷

               ■苏宏

 

    多数艺术家的创作活动,都发蒙于对快乐对天真的追逐,都是对艺术上的所谓“思无邪”之境的美妙的憧憬。我也逃脱不了这条快乐的艺术法则。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口味越来越厚重了,对中国古典的唯美情怀,对生与死之间的美的律动,更为敏感与眷恋了。于是,在这种情感的不断发酵中,就有了这本《艺术偈语》的诞生。

    这是一部融合诗、画、哲学于一体的实验性的艺术作品。在艺术上,它既是学理性的又是表现性的,如果一定要让我说它有什么初衷的话,那么我更愿依傍于儒家的道德情怀去表达:我希望《艺术偈语》这部作品能够温暖此心与彼心,能够拉近彼心与此心,给这个世界增加一份美的期许,增加一份真诚的期待。

 

      ●不仅仅是禅思:苏宏的形而上学与当代启蒙介质

                  ——读《艺术偈语》

                    ■章闻哲 灵焚

 

   多年前见过苏宏,绝想不到这位看上去体魄健硕,但整体给人一种理科生的“单调感”的男士,日后会有一部黄钟大吕式的著作问世。读《艺术偈语》,于我的感受,不用“震惊”二字,不足以形容我之由衷的佩服。

    中国之思想与哲学,若论语言精进,充满诗意,于华夏精神体魄起到根本塑造作用的部分,主要是东周时期百家学说。以后虽亦有理学、心学之类崛起,但是语言转向白话,其论著废话、反复居多,虽亦堪为“大学”,论精绝隽永,则不如千年之前。近现代之思想与哲学,多与西方思潮相杂,译介与诠释西方著作者居多,互文性突出,算来都不能够是原创的思想与哲学。至于民间著作家之散文、小说,或亦有思想、哲思潜流,却又不能算是真正的哲学流派或归于思想体系,至多是有深度的小说家或散文家,乃至杂文家。然而,苏宏的这部《艺术偈语》堪以成为当世哲学领域里值得一读的专著。

    苏宏的这部“偈语”在形式上类似施莱格尔的“断片”,类似尼采的许多断章式哲学论著。但又别有其独创体式:首先是“偈语”这个术语,本身源自佛家禅宗,是禅诗或问禅中常常用到的。它揭示苏宏的思想本源初始于普通的“禅思”。但苏宏的语言显然不再是传统禅思格局,它既是艺术的、诗性的,又是玄思的,形而上的。这种特性使得《艺术偈语》本身就是一次艺术创造,整部著作没有多余、赘冗之叙,可谓字字珠玑,又不止是修辞,而充满了澄明、透彻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与思想。我相信,它即便不令读者有醍醐灌顶之觉,也会令之在其神思妙想中获得精神之藻雪。其次,苏宏以“境式”“方隅”“云乡”作为每一个思想片断的“类别命名”——这一命名完全是中国式审美与知性领悟的产物,它赋予“偈语”的整个思想轮廓以一种东方风韵与底色,免于使之沦为西方术语的再生产。

    《艺术偈语》观察和陈述事物的方式,与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颇为相似。第一种相似性即在于观察对象之广泛(如本雅明的《单行道》《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等,同时展现了一种摄影式的观察与哲学的纵深解读)。苏宏虽然不作摄影式观察,但是切入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语言变化多端,这便犹如摄影角度在时空中的探针所显示的诡谲。第二种相似性,在于本雅明本身亦非学院派哲学家,这种身份带来的独特的创意与创见动力,最后呈现的结果便是本雅明不再咀嚼先哲文本,而直接将思想之触觉伸入到了日常景观中。苏宏亦非学院派,故其触觉亦绝不限于旧的文本,他的语言超拔于旧式哲学叙事之上,无所羁缚于单调逼仄的逻辑,神思妙语,深邃广大,无一不警,无一不智而俏美,令人瞌睡顿消。《艺术偈语》在审美上,启蒙价值上,因此可谓远超许多当世哲学论著。

    以上所论,也许还在皮毛,要了解这本书的真正意图与价值所在,还是用苏宏自己的语言来说明最为恰当:

    我的焦点集中于原创艺术家在即将成念前所发生的那些事上。如果这个集子中涉及到理论的问题,那也是严格限定在“自体”的艺术发生论的范畴,一个暗昧微妙、是是非非的地带。我衷心地希望能给那些身处创造性纠结中的艺术家,带来某种生动的刺激……

    一言以譬之,《艺术偈语》所论皆为原创性的诗语与论述,既是艺术,又是艺术的“揭喻性理论”。由于融合了佛家之宁静、庄严、幽微、达观与西哲之精准描述与修辞的追求,语言上极臻诗意,没有冗繁、堂皇的他者理论在此絮叨不已,也没有可厌的教条的出现。这里有的是诚恳的哲学,有的是令人心悦诚服的语言与思想的本体。

                                     编辑:杨信

来源: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