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皖祥本报记者冯长福
12月17日,一场冬雨让乡村寒意倍增。但肥西县官亭镇王集村龙居生态农庄里,却是一派生机盎然景象——果蔬大棚内,火龙果已结出幼果,乌菜、蒜苗翠绿水灵;碧波荡漾的水塘里,成群的大白鹅漫游其间;山坡桃林中,老母鸡三三两两在悠闲觅食。
“2013年7月,我来官亭镇王集村,流转了近1300亩地,开始规模化种粮。 ”龙居生态农庄主人骆昌中向记者介绍,由于官亭镇地处江淮分水岭,多为丘陵岗地,传统农业收益较低,2016年起探索多元化、精品化发展之路,建生态农庄,发展蔬果和休闲观光农业。
蔬果和休闲观光农业前期投入巨大。为此,骆昌中将在合肥的多套房子卖掉,收入全部投入农业产业,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4200万元。幸运的是,在农庄发展势头向好的时候,资产收益扶贫专项资金的注入,让他更有信心在农业产业上大展拳脚。
据了解,资产收益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是落实精准扶贫的有益探索、助力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它采取“财政扶贫资金+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助力农业企业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再生产、提升经济效益,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来实现产业增效益、贫困户增收益。
2018年5月,老骆利用县财政200万元资产收益扶贫资金,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引进了火龙果、黄桃等优质水果品种,还与省农科院联手建了产学研基地,培育蔬果新品种。更让他看重的是,资产收益扶贫专项资金年收益12.25万元,分红给周边5个村的98户贫困户,户均1250元,而且可让一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王集村贫困户夏伦宏,因常年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和哮喘,不能外出务工,就在生态农庄干活,他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资产收益分红每年1670元,在农庄给果树蔬菜施肥浇水或采摘,一天80元,加上土地租金3000元,一年总收入在2万元左右,老夏感到很满足。
和夏伦宏情况类似,今年70岁的官亭镇王祠村贫困户黄学正,在安徽佳烨农业有限公司碧根果基地做护林员。 “我常年在这里负责看护果林,防火防盗嘛,活不重,月工资1550元。每天巡查,走走路对身体也好。 ”黄学正乐呵呵地说,他家土地租金每年有6600元,资产收益分红每年1200元。“有这几项收入,我和老伴可以安享晚年了。 ”
作为一家深耕在官亭镇、正在全力打造2万亩碧根果生产基地的农业企业,佳烨公司不仅实力强,而且产业前景好,在带动农民就业上更易发挥作用。“县里给了200万元资产收益扶贫专项资金,我们主要用在技术升级、基地扩展等方面。 ”该公司副总经理谢敏介绍,今年部分基地已经挂果,收获碧根果10多吨;资产收益分红13.1万元,周边8个村(居)2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分享,户均470元。
“我们精选一批财务管理健全、经营状况良好、经济实力较强、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发展潜力,并乐于扶贫助困、诚信守约的农业企业,作为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的实施主体。分红不搞平均分配,而是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建立公正合理的收益分享机制,重点向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和当年因遭突发事件致贫的贫困人口倾斜。 ”官亭镇扶贫办主任周典军告诉记者,今年全镇共实施了5个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总投入855万元。
自2018年资产收益扶贫列入省民生工程项目以来,肥西县将其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投入资金2881万元,实施33个项目,产生收益172.58万元,带动51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今年该县进一步优化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27万元,实施14个农业项目,产生收益127.47万元,带动309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