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讯: “我的维族兄弟不脱贫,我就不离开!”今年50岁的河南农民陈耀平,6年前跟随建筑工程队从漯河老家到新疆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阿热兰干村建设富民安居房。看到当地残疾人吐尔逊·托合提生活困难,便萌生了这样一个心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他们一家摆脱贫困。
“这辈子忘不了陈耀平,是河南大哥帮我一家过上了好日子!”
跨越千里,六年的坚守,只为吐尔逊一家脱贫梦圆。如今,吐尔逊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吐尔逊却舍不得陈耀平离开这个家。一份善心让他们结缘
4月13日,走进吐尔逊的家,院子里有三间兔舍,兔舍里,木质的兔笼整齐排列,兔子或觅食,或小憩……
而在6年前,却是另外一幅景象。2013年5月,陈耀平到阿热兰干村干建筑工,每天上下班都会从吐尔逊家门前经过。有一次吐尔逊邀请陈耀平去家里做客,主人的热情和诚意让陈耀平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土坯房的墙壁裂了缝,妻子吾尔尼亚斯汗身患多种疾病,3个年幼的孩子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家里10亩地无人看管,每天的饭基本都是喝茶吃馕……”回忆吐尔逊家当时的状况,陈耀平又流泪了。
吐尔逊说,他以前身体好时也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家里的日子过得还不错。然而由于车祸造成下肢残疾,为给自己治病家里陆续欠下15万元外债。
面粉、大米、清油及孩子穿的衣服鞋子……从那以后,只要一有空,陈耀平就会去吐尔逊家,缺什么就买什么。一次次的接触交流,让陈耀平感受到了吐尔逊的真诚与生活的不易,便产生了帮他们一把的想法。
2014年底,阿热兰干村安居富民房工程完工,陈耀平并没有随着工程队返回河南老家,而是选择留了下来,暗下决心帮扶这家走出困境。
五只兔子让他们成为兄弟
要想让吐尔逊一家彻底摆脱贫困,就得想方设法让他们找到增收的渠道。有养兔经验的陈耀平从内地购进5只新西兰獭兔,鼓励吐尔逊养兔。
“我没有养过兔子,不知道能不能养活。”起初,吐尔逊并没有信心。
“放心吧,有我在,一定会帮助你的。”陈耀平鼓励吐尔逊说。
续水喂食、防疫配种,因为没有经验,每天,吐尔逊都会因养兔遇到的各种问题向陈耀平求助。“没人帮助,他家的养殖搞不起来。当时我就决定不打工了,干脆住在他家帮他养兔子。”陈耀平说。
从2015年开始,陈耀平住在了吐尔逊家,从早到晚在兔舍里忙。逢配种、打疫苗这样的关键时节,陈耀平更是手把手地教、耐心细致地讲解。
在陈耀平和吐尔逊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底,第一批种兔出栏卖了1万多元。接下来几年,兔舍增加到了3个,目前存栏兔子有3200只,2018年收益达20多万元。兔子不光受到当地客商青睐,喀什、和田等地的客商也找上门来收购。
眼下,吐尔逊一家住进了新房,看病和扩大养殖规模欠的外债也基本还完。
六年坚守让他们看到希望
4月10日工作任务:喂食、查看母兔下仔情况、备大米草。4月13日工作任务:喂食、准备交配母兔。每天,陈耀平都会给吐尔逊布置工作任务,并写在纸上、贴在墙上。
在吐尔逊家中,记者还看见书桌上放着《养肉兔高手谈经验》《高效养獭兔》等书。吐尔逊指着兔笼里即将生产的母兔说:“养兔是个细活儿,添水喂食都得按时,小兔子和母兔打疫苗的时间不同,母兔产仔时得格外注意。”在大哥陈耀平的倾力帮助下,如今,吐尔逊也成了养兔能手,生活有了奔头。今年,哥俩盘算着成立养殖合作社,尽可能多地吸纳村里的贫困户,给他们提供种兔和技术,帮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我希望他们能真正学到养殖技术,这样,我将来回老家了也能放心。”陈耀平说。
多年来,陈耀平与吐尔逊一家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早已把自己当成这个家的一员。劳作之余,他还辅导孩子们的功课。吾尔尼亚斯汗笑着说:“孩子们放学回来,见不着陈耀平就不吃饭。”
来源:三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