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电视台四川讯 为进一步夯实化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综合工作,有效预防相关事故发生,由宜宾市应急管理局牵头,以“购买专家服务”的方式,聘请各类专家对全市范围内重点化工企业的软硬件管理、工艺流程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体检”。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优胜劣汰强者“接单”
“今年我们向市政府申请的危化品企业安全‘体检’专项资金是41.8万元,拟对全市25家化工企业进行安全‘体检’。”宜宾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饶福刚说,今年已经是这项工作开展的第三年。
据悉,项目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进行。市应急管理局与中标单位会签订合作协议,分三期付款,前期支付三分之一,完成定期“体检”后付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会在“体检”一年后付清。不仅如此,合作协议中还规定,如果中标单位专家对于应当检查出的“静态隐患”和现实事故隐患没能检查出,被国家、省、市级相关监管部门检查出来的,将按照2000元至5000元/条的标准进行扣费;如果这些体检过的企业在一年内发生事故,将根据事故等级进行扣款,最高将一次性扣除10万元,同时,中标单位相关人员还要承担一定的事故连带责任。
“这样的条件让许多没有实力的机构自动退出,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通过招投标方式,我们与四川省危化协会达成合作,每年他们会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类别,选派各个领域的专家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体检’。”饶福刚说道。
据统计,2019年,仅市应急管理局购买的专家服务,总共有120人次专家对20家重点监管化工企业进行的安全“体检”,检查出500余条需要整改的隐患(其中重大隐患37条)。而这个数据还未包括江安、高县等区县应急管理局开展这项工作的相关数据。对发现的隐患市、区县应急部门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对存在重大隐患的8家企业责令其停产整顿,6家企业进行约谈。
深挖细查“把脉问诊”, 专家对“症”开出良方
据了解,安全生产专家是从省安全专家库、大中型化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有关行业协会、化工科研及设计单位、高等院校、安全咨询服务机构中进行择优选用。其中有从事四川省危险化学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工作的专家,有参与全省各类危化事故调查工作的专家(部分参与了江安“7.12”事故调查),专家团队安全工作经验和安全实践经验丰富,为四川省化工和危化领域高素质安全技术人员。
“根据企业生产装置、设施设备特点及安全管理现状,配备安全基础管理、工艺安全、设备安全、仪表与电气、设计及总图、消防与应急管理等不同专业特长的安全专家组建成专家团队,确保各专业全覆盖,为安全‘体检’活动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针对每个企业的检查,都会组织5至10名专家开展,同时,专家团队会分为多个小组深入企业每个角落,还要求每次检查不低于两天时间。”四川省危险化学品协会副秘书长陈晓霞(2018年底被聘请为宜宾市应急局(原安监局)购买专家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组的成员)说道。
安全“体检”重在治与防,专家“处方”绝非小题大做
“在检查过程中,遇到过各种不同的问题,有企业负责人认识上的,也有企业的安全设施不健全,不落实的。还有监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在检查、执法过程中出现偏差的……,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企业在生产溶解乙炔过程中,爆炸区域内电器不防爆,或防爆电气的防爆级别不够,企业认识不到位,而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人也认为应该没太大问题,认为专家组是小题大做。经过反复讲解、解读规范规定的要求,为何要对企业如此严格以及国内同行的事故案例等,终于得到企业和有关人员理解,提高了认识,加大了整改力度,提高了本质安全水平,才有了现在的安全平稳。”多次参与宜宾市危化企业的“体检”工作的四川省危险化学品协会会长吴清学说道。
“专家团队在江安县的检查时,发现某公司的设施设计图与现场实际操作不符,设计图显示的一项程序是先加硫酸,而实际操作却是后加硫酸。这个先后顺序的错误会出大事,我立即组织执法团队赶到该公司,进行核实后发现,设计图是七年前标注的错误流程,但在实际操作的师傅凭经验没有按设计图作业,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这次检查将七年前的资料都进行了仔细对照检查,虽然现在的实际操作流程是对的,但如果换成了不熟悉的操作人员,按照设计图进行操作,后果将不堪设想。值得庆幸的是,通过购买专家服务,及时发现了该隐患并彻底予以改正。”饶福刚说道。
专家企业分歧如何解决,将“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产生分歧是常有的事,主要原因有企业惯性思维,认为我一直这样操作,管理都没出事,专家小题大做;企业对规范、政府要求没理解,对隐患无正确认识;企业管理团队没有对安全的统一认识,对专家意见有不同看法,主要负责人自身理解不透,难以形成共同意见,整改就走过场,落实不彻底;执行力不够,对专家意见的落实,领导讲了,也提出要求,但贯彻时走样,待再去检查时出现只整改了企业认为必整的部分,隐患依然存在。”吴清学说道。
对此,应急管理局采取提高企业主要领导认识和站位,广泛宣讲隐患演变为事故的路径、时间、过程以及最后会造成的后果、影响面等,并分级次从生产过程的各种因素到全体管理者与员工的充分认识进行培训,不仅化解了专家与企业的分歧,还提高了人员思想意识、设备设施、控制手段、监管分析、制度落实等方面的安全等级。
据了解,在“体检”过程中还加设了“安全专家反馈环节”。“通过加设的反馈环节,针对‘专家会诊’问题进行‘靶向治疗’,解决了专家提出的整改建议与企业的认知或实际困难产生分歧的问题。在反馈会(企业人员对接会)各专家分别通报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建议,专家组与企业交流并解答企业疑问,企业安全负责人对专家会诊中开出的安全‘药方’表态。通过双方的现场沟通,指导企业把隐患切实整改到位,找准了长期得不到整改的隐患的症结。”陈晓霞说道。
安全永远在路上,共同努力筑牢“生命线”
“要给企业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首先要求专家不断学习新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新要求,各类规范标准不断更新,专家们要先于企业熟悉、掌握新的内容;其次,对国内外生产工艺、设备、控制设施的发展要进行了解,用更安全的方法和控制手段指导生产;同时,要不断地向企业和监管部门相关人员传授新工艺,提出新要求,让他们随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提高对安全的更高认识;另外专家要讲奉献精神,与企业打成一片,与管理者和员工一道学习,一方面培训他们,另一方面也提高自己;最后专家最重要的一环,要吃苦耐劳,不计名利,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危险化学品的专家服务工作。政府购买服务对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对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力度,对人员的基础素质提高,专业技术技能提升,对国家、省、市加强对危化品的安全监管的重要性、紧迫性、及时性等都有更好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让企业认识到专家的公正性,对隐患的认识、整改、投入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宜宾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德江说道。
据了解,针对宜宾市及区县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宜宾已经形成了市、县(区)政府部门购买专家服务以及企业自身聘请专家顾问等各层面的监管体系,特别是江安县和高县该项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化工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永远在路上。(图/文 宜宾市应急管理局)
来源:三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