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自人居环境整治号角吹响,宣城市宣州区周王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凝聚全镇党员力量,与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打造山青水清,秀美周王。
示范引领,服务于家乡的党员企业家
净蓬村的叶国强是有着12年党龄的老党员,现在石家庄经营一家物流公司。前不久离乡千里的叶国强接到了一通电话,了解到净蓬村六甲村正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亮化工程,但苦于缺少资金,工作推进比较难。
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心系家乡事业的叶国强“闲不住”了,二话不说拿出8000元钱,捐赠给村里用于人居环境整治,用作安装路灯,造福村民的经费,让问题迎刃而解。
现如今,灯亮了,村民出行方便了,大家不会因为照明问题而苦恼,村民喜上眉梢,叶国强也感到高兴。
“叶国强虽然常年在外,但是一直关注着咱们村的发展情况,为村里做的大事小事很多,出钱出力的没少帮咱们村,我们为他感到自豪,也代表全村人谢谢他!”六甲村村民组长汪会宝说道。
而叶国强表示道,架路灯、搞亮化这是好事,好事就应当好好地做下去,好事我也要尽一份力。更何况我仍然是一名党员,作为党员服务群众,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默默付出,坚守在保护区的工作者
从土地复垦再到复绿,120多个日日夜夜连轴转;从群众一开始的抵触到认可参与,200多次的群众上门走访;从宣传动员到自发组织,50多次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这正是在红洋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党员干部的日常缩影。
红洋村地处扬子鳄核心保护区,面对高环保要求、高整治任务,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百日攻坚”令打响后,周王镇迅速成立环境整治工作领导组,由镇党委书记负总责,各分管负责人联系帮扶户,镇村党员干部深入户,耐心做好群众的解释和宣传工作。
“农村生活方式、习惯的改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定的过程,村民的情感疏导和支持理解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红洋村党组织书记陈林解释道。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不理解的,毕竟我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了,要说生活习惯和方式影响扬子鳄环境我当初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这些党员干部每天上门跟我们宣传,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到挨家挨户清理垃圾,我们也是看在眼里的。野生扬子鳄濒临灭绝这个我懂,环境保护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我们尽一份力,也算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积福吧!”红洋村葛村村民尚士昌说道。
同时,周王镇通过党员干部自发组织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对其它5村1社区的道路沿线、建筑垃圾、房前屋后及其它卫生死角进行全面的卫生清扫,带动了家家户户改善村组人居环境的局面。
绣花功夫,奔波在村社区的 “红色娘子军”
一支支身穿红马甲的巾帼志愿者队伍活跃在村庄、社区,她们走访宣传,她们干劲十足,正是应证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
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周王镇妇联通过召开动员会、发放倡议书、入户走访等形式,陆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巾帼行动。村级干道的清扫有她们的身影,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持有她们的功劳,她们是环境整治劝导员、保洁员和督导员,广大妇女党员代表们成了周王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力军。
周王镇妇联分管负责人李蔚说道:“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是我们目前重点工作之一,妇联同志心思细腻,沟通能力强,作为党员,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口碑,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开展此项工作。”
截至目前,周王镇共评选“十星清洁户”450户,文明家庭9户,最美家庭7户,开展巾帼志愿服务8次,为全镇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添砖加瓦。
现如今,垃圾不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明显减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文明村规民约普遍形成,长效清洁机制逐步建立,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这得益于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发动,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人居环境整治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要始终走在前列。(彭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