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围绕农业绿色转型的“减肥革命”正在进行


时间:2019-06-10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河南是粮食核心生产区,化肥减量意义重大 徐驰 摄

中国三农观察网:

西华县10万亩小麦对比田里,麦苗尤其肥壮油绿,麦穗均匀饱满,“减肥”后的提质增效水到渠成。这个农业大县悄然进行着一场农业“比武”,要把品质和产能提上去,把化肥农药用量降下来。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是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主要任务之一。等“瘦身”成功,西华今年计划把减肥增效范围扩展到70万亩农田。周口市也将在8县两区启动每处10到20万亩的示范推广。

在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一场围绕农业绿色转型的“减肥革命”正在进行。

党永富在田间给乡亲们讲土壤修复 慎志远 摄

叫板“化学”农业 谁说提品质就要掉产量?

“稀稀拉拉三小片,扑扑楞楞尺把高,忙忙活活三把麦”。红花集镇张庄村村民杨乱今年71岁,吃够了沙碱薄地的苦。在老杨的记忆里,正是化肥这个神奇的东西,让乡亲们吃饱了饭。

“那时候一亩地撒十几斤,苗壮叶子油绿,产量翻倍。”杨乱说,如今化肥量翻了十倍,每亩地底肥都要撒100多斤,粮食产量却不再涨了。

“乡亲们都说‘地吃馋了’。”杨乱说,可化肥不催着,粮食要减产,钱越花越多,地越来越板。

杨乱的苦恼,在各个层面都引发着忧虑。西华人党永富30多年前还是位农资技术员,在研究除草剂过程中逐渐发现化肥把土地变得酸化板结。“海绵土变成了‘千层饼’,根扎不下去,水肥吸收不够,苗弱养分差,动不动就闹旱。”

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十几年前就已经关注到相关问题,作物化肥吸收率不高,挥发进大气里生成雾霾,流失到水体里造成富营养化。放眼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生物多样性、基础地力等都普遍下降。

世界上对“化学农业”的反思也多起来,提出了纯有机种植等思路,要回归传统农业。而有机肥量大价高产量不稳,还触碰到重金属等隐患。人们一度认为有机才代表着品质,与高产是一对矛盾。难道不能兼得?

河南省耕地质量保育技术联盟理事长党永富30多年前还是名农资技术员,他研究除草剂药害时,发现化肥把土地变得酸化板结。

于是,党永富开始了数十年的钻研。

2009年,他的方案成熟,被总结为“一减一增一提一治”,即减少化肥使用,增加粮食产量,提高食材品质,防治环境污染。其核心要用到一种叫“碳吸附聚谷氨酸”的生物制剂。以前这种生物制剂由于成本高,只在化妆品中添加,如今科技可以把这种生物制剂成本降到每亩地30元,用减下的化肥成本就足以覆盖。

党永富的技术首先在周口落了地。西华县来洼村从多年以前就开始推广应用化肥减量,如今土壤修复,产量稳定。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