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19-05-02  来源:三农电视台 点击:
中国三农观察网讯:“你看,这是麦氏孵化器,另外旁边这个是俄式孵化器,前者是精细型的,一般只能孵化3斤左右,后者属于粗犷型,能孵化15斤。”近日,在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洪渡镇双泉村冷水养殖基地,贵州古鲟生物有限公司负责人双长河乐此不疲的向记者介绍最近新引进的鱼苗孵化器。
双长河说,公司在双泉村投资,最根本的还是看重了该村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水资源,因为做了多年水产养殖项目,有经验有技术,2017年通过镇政府招商引资才到双泉村投资养殖项目,当年3月动工,年底投入运行。
     据双长河介绍,该公司养殖的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古老的珍稀鱼类之一,也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2年被列为濒危物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中华鲟从鱼卵到鱼苗再到养成大鱼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最重的可达300斤左右。 “目前我们养殖有6万多斤的后备产子鲟鱼,长远目标是做鲟鱼系列产品,从苗种生产到鱼子酱加工,以及鱼籽品系列加工,最终形成加工鲟鱼的全产业链”。双长河介绍,他现在养的中华鲟预计到2020年才可以见到鱼子酱,待到真正产生效益后,根据双泉村村民的意愿,带动他们一起参与养殖。 “贵州古鲟生物有限公司到双泉村投资养殖,给我们发展特色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起到了很大的带动”。双泉村支书田小波说,下一步,待养殖基地出效益后,村里面也打算依托公司成熟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中华鲟养殖,多增加集体经济,争取让更多的村民都参与。
“冷水养殖、栽种白芨、养牛养羊、530亩的红心蜜柚、200亩的老鹰茶种植……”。谈到村里的发展,田小波说,村里有了这几大产业,老百姓干劲很足,不愁未来不发展不富裕。
 “有活做,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工钱,现在种的白芨又是村里合作社免费发放的,在养牛场没事干的时候,自己就来打理,总比以前只守着传统作物种,一年到头只够温饱”。村民唐永秀在地里一边栽种白芨一边告诉记者,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加上丈夫又有风湿病,夫妻俩基本上干不了什么重活,他们在田小波的养牛场做固定工,一年下来有几万块钱的收入。
 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开春满园。几年前,双泉村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田茂友看到乡亲们不是养羊就是养牛,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和他们比起来,自己在外务工多年,没他们挣得多,也没他们自由。
 “在农村发展,选准适合的产业才是最关键”。洪渡镇副镇长、人武部长赵强说,目前,冷水养殖在双泉村成功试产,为村里的产业发展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只要村民积极性高,镇政府全力做好政策扶持和项目服务,带动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来源:三农电视台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