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讯:“过去看病都是自费,一年打工种地的钱全花在看病上,还到处跑路,如今我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每年2万元钱的医药费能报销大半。”4月25日,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兴源村73岁的村民何文山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银川市通过全面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制度和“三个一批”(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等政策,精准实施健康扶贫,为农村贫困患者治“病根”断“穷根”。
银川市专门建立了基于基本医保信息系统的贫困人口身份识别系统,使贫困户的疾病诊治、转诊、收入变动等基本情况一目了然。为了减少患者支出,他们将贫困人口的医疗救治首诊安排在辖区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超出诊治能力的转诊至县级定点医院、市级定点医院。同时,采取先诊疗后付费措施,为贫困患者开通看病就医绿色通道,患者无需交纳住院押金,可直接住院治疗。并推行“一站式”治疗费用结算,贫困患者出院时只需在医院结算窗口就可直接即时结算报销医疗费用,解决了以往报销费用时核算环节多、审核时间长、多头跑的弊端。
此外,银川市通过指导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对患45种重点疾病和48种次重点疾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核实和分类,为患重大疾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医疗救治保障。将原来集中救治的9种大病扩大到20种,实行分类救治。对于疾病负担较重、疗效确切、一次性能够治愈的疾病,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组织到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由该院组织专家实施集中治疗;对于需要维持治疗的患者,由县(市)区定点的二级医疗机构实施定点治疗;对于需要长期疗养的患者,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治疗和康复管理。
截至3月底,银川市“三个一批”已累计救治4392人。宁夏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上银川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患者1591人次,核准患病救治率为99.56%,医疗总费用1681万余元,个人自付135万余元,自付占比8.06%。 (记者 徐佳敏 实习生 刘娜)
来源:三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