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年终考核要讲实事求是


时间:2021-01-16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新年伊始,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忙着对过去一年工作进行总结和考核。这本是正常的工作流程,但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干部为此颇感头疼,甚至不得不弄虚作假。

  例如,各部门各单位去年的工作多多少少都受到疫情影响,有一些确实未能开展,但相应的考核项目和标准并没有适时调整。比如,有的单位因考虑到防疫要求,线下党日活动次数不及往年,但党务工作档案检查往往还是依照惯例,要求样样俱全、次数达标且完整留痕。这让基层干部左右为难——承认没完成,就要被问责;不想被问责,那就要造假。

  这样的现实尴尬,让我们再次看到形式主义的身影。年终考核的本意,在于总结一年工作、评判成绩不足,进而及时改进、再接再厉。汇报材料也好,留痕记录也好,本质上只是反映工作的一种形式,而非工作本身。将考核等同于查材料,其实大有舍本逐末之嫌。更何况,在抗疫状态下,很多工作的内容、形式、节奏都有很大调整,如果考核不问实际而固守教条,岂非削足适履?要知道,考核标准很大程度上相当于风向标,一旦有形式主义倾向,势必层层传导,让被考核对象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一些基层干部嘴上发牢骚、手上补材料,正是一例。

  由此来看,打击形式主义,校准考核标准是重要切入口。从道理上讲,任何事物、任何工作、任何活动,都少不了一定形式做载体。形式之所以成为主义,就在于脱离了“实际”这个根本,夸大了“必要”这个限度。校准考核标准,关键要回归实事求是这一基本刻度。一则,考核内容理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二则,不唯材料更重实效。尤其是那些直接为民服务的基层单位,多听一听老百姓如何评价,才是考核的应有之义。

  有干部感慨:在基层权力不大、责任重大,只好处处“先把形式做到位”。这种无奈值得相关部门去倾听、去理解,进而以更清晰的权责清单、更科学的考核标准,治愈基层干部的“总结焦虑”。以长远目光来看,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新一年已经开启,继续与形式主义等歪风邪气做斗争,不妨就从实事求是地做好年终考核、新年计划开始。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