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闻山西平顺的百姓反映,修建该地区公路的施工单位竟然把这一元素也运用到道路建设中来了,“路刚修好没几天,就打上了补。”当地的老百姓都把这个问题当成了笑话。

刚建成的、还未正式通车的公路
更令人气愤的是,道路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这条路被冠以“旅游公路”的名号,正是山西省在大力发展“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板块”旅游的大背景下,策巨资数亿元建设的这条“神龙湾旅游公路”,寄希望通过这条公路,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让更多的游客可以走进山西,了解山西的秀美风光。从而实现精准扶贫。同时也希望通过旅游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只是还有人觊觎其中的的巨额利润,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建设豆腐渣工程而损公肥私,中饱私囊。而置政府倾注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发展地方旅游,精准扶贫而修建的民生工程于不顾。这里边极有可能存在贪赃枉法的不法勾当,还有待相关部门予以调查。
12月23日,记者来到平顺县西沟乡,沿着x671县道走到东峪沟,眼前出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是一条双向两车道。漆黑的柏油路面,平滑而又规整,路边的防护栏尚未安装,只是在拐弯等特殊路段,立着红色塑料材质的防护杆。起到最基本的警示作用。许多地方路边还没有立防护杆。路沿石边还透出沥青路面,多种迹象显示该路段尚未完工。所以几乎没有见到车辆经过。
刚修的路面就被取掉,重铺路面。据了解,这条路刚修还没使用就出现了路面破损。记者看到该路段路面破损的图片,在图片上,路面中间有一个破损路面,呈凹状。破损处散落着颗粒状的路面材质。

此外,在东峪沟附近一处涵洞桥梁,桥梁也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这座桥中间有一处肉眼可以看到明显的裂缝。裂缝从上到下延伸到桥梁下部。另外还有明显的向外挤压的情况。一旦内力突破受力超过极限,很有坍塌的可能。而桥梁尚未彻底完工,路边护栏均未安装。这样的桥梁能否经的起车辆承重,能否经的起洪水的冲刷。
为了掩人耳目,面子上好看,新修的路面上就被打上了“补丁”。而这样的“补丁”,还不止一处,沿着这条路继续向前走,在不足100米的路上,就有三个补丁。整条路上有10多个补丁。新建的路面,就被打上这么多补丁。刚才还给人耳目一新的道路,转眼就给人一种破破烂烂的感觉。望着眼前这些崭新的补丁,内心深感纠结与别扭。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明明可以更完整、完美一点,可偏偏却是美中不足,差强人意。”难不成,记者太OUT了?这不现在新衣服流行打补丁,这也是一种时尚。难不成,道路建设也流行打补丁追时尚了?

启动仪式上,陕西省公路局党委书记雷天才强调道:“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新品牌,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而做出的重大决策。要充分认识建设三大板块旅游公路的重要意义,统筹协调抓好项目落实,用好用足各项政策,严格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加强质量监管与安全监管,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实现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
平顺县隶属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太行山脉南段西半侧,是典型的干石山区和革命老区。全境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土壤瘠薄,干旱缺水,自然条件恶劣。抗战时期平顺县是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朱德、杨秀峰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战斗。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李顺达、申纪兰等先进模范带领西沟村群众发展农林生产的事迹家喻户晓,“西沟精神”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新拓宽改造的神龙湾旅游公路,起始于平顺西沟乡古罗村,与县道平龙线相交,沿线途经3个乡镇11个村庄,终点位于平顺县杏城镇牛石窑村青龙洞观景台处,路线全长35.891公里,路基宽度7.5m,全线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

“交通强国,旅游富国”。道路还是应该建立在安全坚实的基础之上,唯有这样的工程,才能对得起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郑重托付,才能对得起当地老百姓的殷切期望,才能承载得起发展山西旅游和助力精准脱贫的历史重任!
作业人员应要严格按照实验室配合比中的骨料用量应用于实际生产。混合料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有的甚至出现较大偏差,出现“目标配合比设计”与“生产配合比设计”不相符的情况,其原因就在于骨料的吸水性上。沥青摊铺和压实两项工作,是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环节。摊铺质量不好往往伴随着裂缝、车辙等病害的发生。沥青路面摊铺过程中除严格按《交通道路规范》要求施工外,还应着重控制摊铺温度、供料速度与前进速度相协调、防止大料滚动离析等环节。
面对上述诸多问题,筑路单位本应查找自身原因,既要亡羊补牢,又要引以为戒,防微杜渐,而不能敷衍塞责,顾左右而言他,给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span "="">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